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關西之行4.2~平安神宮、祇園

離開銀閣寺之後,我們搭乘同一班公車前往平安神宮(へいあんじんぐう)平安神宮是一個被我遺忘的景點,但在京都這裡也是負有盛名。平安神宮的建立是為紀念平安建都1100年而創建的,十分完整得重現了平安都城的建築。平安神宮參道上面的大鳥居建於日本昭和初期,堪稱最大的宮殿建築,是遊客爭著照相留念的地方。但是平安神宮並沒有太久的歷史典故,創於明治時代。我們因為是臨時前往的所以我並沒有做太多功課。

進到神宮裡面可以感受到它巨大的規模,地幅廣大,但是清一色的橘。跟其它的京都景點比起來,今天這裡稍嫌冷清。我們因為還有其它的行程要趕,所以並沒有前往它的神苑,事後查了一下發現這裡有一等一美麗的日式庭院。甚至被視為日本明治、大正期之庭園代表作,藝妓回憶錄的結尾便是在此地拍攝我好恨啊!當時竟然沒有進去參觀只能再看一次電影自己神遊。

八坂神社入口
離開平安神宮,我們坐車回到四条這邊,也是京都最熱鬧的地方。百貨公司、店家的集中地。但是我們並不是來逛街,而是來逛京都鼎鼎大名的祇園。祇園這一塊區域就在八坂神社這邊,以觀賞舞妓或藝妓舞藝的花街:花見小巷聞名。從鴨川到東大路通和八坂神社,沿路有許多的茶屋、和式料理店及居酒屋,還有門庭若市的歌舞伎劇場「南座」。無時無刻這邊都很熱鬧,摻雜著各式店家,有歡迎外國旅客的餐廳,也有堅持不接待第一次造訪旅客的高級商家。附近有時還可以看到藝妓的出現,擁有多種風貌也是祇園的魅力之一。

我們抵達之後,首先是逛八坂神社。京都的八坂神社是全日本3,000多間八坂神社的總社,也是日本三大祭之一: 祇園祭的舉辦地。每年夏天前來參加祭典及冬天前來初詣參拜的信徒多到難以想像。是京都香火鼎盛的重要寺廟,加上位於鬧區,可見它每年可以吸引多少遊客前來。但一來到這邊,雨就開始下大,我們的鞋子都濕了,又身處在低溫之下,當真難受到只想要快點離開。所以根本沒有看到什麼東西(也無心觀看),便匆匆走了。我相信八坂神社有更多神秘的面紗等著我去揭穿,但只能等下一次有緣的時候了。

等雨勢稍微變小之後,我們便繞進了這邊的花見小巷。花見小巷便是祇園最多餐館、酒店、旅社的地方,感覺雖然復古但走在上面可以感受到它的高級。有的店家外面還掛有名牌,上面寫著店內的紅牌,吸引有眼光的人前來用餐。雖然店家的門都小小的,感覺很樸素,但我知道,裡面每一家都不得了的厲害,即便不華麗也都會弄得十分精緻。所以我想都沒有想要停留,因為知道自己絕對花不起。

花見小巷
花見小巷因為道路不寬,又允許車子駛入,所以到處都有人指揮維持交通安全。看到這一些穿著制服的警察在古色古香的小巷裡面,有一種時空錯亂的不協調。我們只有走在花見的主要幹道上,我知道若是彎進小巷裡頭,會有更多的店家。但我被雨滴到實在沒有心情一一探索,便沿著道路直直的往下走。不知不覺來到一個貌似俱樂部的地方,人潮洶湧,我也好奇這裡是做什麼的,便拉著學姊進去。殊不知,盡來到了京都的賽馬場,大家都狂熱的盯著看板在簽賭。我因為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場面,不免有一點興奮。一直很好奇這樣的場所到底是怎麼樣,誰知就這樣陰錯陽差的出現在我面前。人真的很多,也擠不太進去,只感覺這裡面的熱烈氣氛跟外面的陰冷有很大的反差。

繞出花見小巷這一帶,我們來到了鴨川(かもがわ)感覺也是京都的靈魂之川,更是見證著這一塊土地興衰的河川。鴨川是當年平安城東邊都城的界線,寬直的河川的確是一個好劃分。走在鴨川旁的人行道上,放眼望過去,心情真的可以變得比較平靜。看著另一端岸邊的店家,因為太陽的西下而漸漸點亮的燈火,像是裝飾一樣點綴著這個地方。搭配隨風飄揚的柳樹,十分應景;面對這樣的畫面,又使看過的許多日劇在我的腦海中重新上演了一遍。
南座歌舞妓

祇園這一帶跟我過去幾天參觀的京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異常得熱鬧,即便是到了夜晚也一樣。但是並沒有因此給它添上現代或是吵雜的感覺。它有在隨著時代改變,但同時又大量保存著古人的一些精神,看似衝突卻是將人氣跟文化做了很好的結合,讓大家可以一邊享樂一邊沉浸在歷史悠久的日本文化裡面。就這樣,在燈火輝煌的古都街道上為此次的京都遊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