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關西之行4.1~清水寺、銀閣寺

12/21 來到關西的第四天,又回復到了第一天溼答答的天氣。我只能說此行何其幸運,安排京都的四天裡面有三天都在下雨。挨著濕冷的天氣,我們依舊早早的出門,搭乘電車前往京都的清水五条。今天的首站是京都另外一個必訪的地點:清水寺(きよみずてら)許多的漫畫、電影都會到此地取景,更有許多的日本文學將此地納進文章裡面,因為它真的太有特色了。

先從歷史講起,清水寺算是京都裡面最老的寺廟,從創建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兩百多年;根據介紹,它是奈良末期由中國唐僧玄裝三藏的第一位日本弟子:慈恩大師開創的,山號為:音羽山。清水寺被建在陡峭的懸崖上,其主要建築是本堂以及它前方一個棟樑結構式的舞台,由139根巨大的木頭搭建而成,結構從外面看似複雜,但是奇妙在於它並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釘子。可以想像當年建造它時當真是需要高超的建築技術;清水寺正殿寬19公尺、深16公尺,懸在崖邊,從旁邊的奧の院看過去當真宏偉。

松原通り
清水寺的整個寺院其實範圍非常的大,加上又是在山上,所以前往清水寺的這一段路其實滿辛苦的,因為整個都是上坡。大多數的遊客會選擇走松原通り到清水寺,因為它是一段熱鬧的商店街。但我們今天是選擇從五条坂進去,回程才走松原通り。很多人來這邊會租一天的和服逛神社,我們本來也想要嘗試看看的,但今天的天氣不太好,所以便作罷。但若是想要的話可以在松原通り找到類似的店家。

俯瞰京都
進到清水寺,首先看到的是典型的日本寺院的鮮紅大門;但這一個赤門(仁王門)因為旁邊未直接連結其它的殿宇,所以有種遺世而獨立的感覺。通過門之後便有指示牌引導遊客往購票處的方向走。繞過鐘樓,穿過三重塔,買了300円的票入場,我們終於來到了清水寺的本堂。一早來朝聖的旅客其實滿多的,大家都站在舞台上面一睹清水寺俯瞰京都的風景。

音羽の滝
清水寺本堂應該供奉的是千手觀音,我有看到很多的信徒在點香,甚至將香的味道往身上搧,或許是希望得到庇祐吧?我因為柯南曾在此取景,所以只是一味的回憶漫畫裡的劇情。從這裡眺望下去真的很不錯,但是眼前多是枯枯的樹木,所以多少有一些煞風景。往下望也可以看到清水寺著名的音羽瀑布(音羽の滝),許多旅客會在此飲上一杯瀑布的水,以求長命百歲、身體健康及學業進步~人類真的頗多願望想要祈求。

繼續往前,會來到清水寺舞台左邊的一間神社:地主神社。這裡供奉得是:大國主,主要的功能是えんむすび,也就是日本的月老,專門守護婚姻、愛情的神。所以前來祭拜的多是年輕男女,甚至還看到一群高中男生在這邊買御守,唯恐自己的高中生涯交不到女朋友。神社裡面還有兩顆恋占いの石,傳言若是避著眼睛可以從一端奏到另外一端,愛情願望就可以實現。現場是沒有看到有人真的在走,但我想許多人的心中應該都躍躍欲試。另外這邊的御守也配合著消費族群都設計得十分花俏、色彩繽紛,甚至還有看到跟12星座做結合的,當真是東西文化融合得很融洽。

雖然大國主神的強項在守護愛情,但似乎也滿多元化的,想要求安全、身體健康也都可以。神社裡面還有一個迷你版的大國主神,可以提供民眾去摸,每一個部位都有不同祈求項目,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觸碰。也是有人從頭摸到尾,反正都求了,自己也可以比較安心。這裡的小神社都很敞開,可以讓大家近距離的參拜,讓我可以第一次比較清楚的看到神道教供奉神明的樣子:沒有神像,只有一面鏡子、酒、鏡餅(かがみもち)等。

離開地主神社,我們往奧の院的方向前進,這裡也是大家通常用來照清水寺的角度。從清水寺左邊50度角的方向照過去,可以將清水寺的棟樑結構看得很清楚。往下走可以來到音羽の滝,這邊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排隊,為的就是一飲這神奇之水。雖然稱作瀑布,但是其實看到的三條引水道出來的水可能怕被破壞,所以將真正的瀑布藏在建築物的後頭吧?因為天氣冷,我們也不想要碰水、喝冷水,所以便繞回清水寺的正門,跟這一棟古老的寺廟道別。

摸大國主神的效用介紹
其實除了清水寺本身很有魅力之外,它前面的松原通り也很有吸引力。許多賣土產的店家,還提供許多試吃,成功的將許多的旅客困在這裡。我們也是其中之一。這邊有許多店家都在販賣京都有名的八橋餅:包有甜餡的餅皮甜點。我個人是不怎麼愛,但是算是滿有特色的名產,除了傳統的紅豆、抹茶等口味,現在開發到連梅子、香蕉,柚子等口味都出來了我個人覺得這一些特殊口味的味道很噁心,吃了之後真的很不舒服。但其它的點心倒是不錯,可惜這邊不太放防腐劑,所以點心的到期日都很短,我都只能買一些乾一點的菓子才能撐到我回台灣的時間。

銀閣寺
真正離開清水寺之後,我們前往銀閣寺。銀閣寺並沒有像金閣寺一樣有名氣。而且一般人都會以為他們彼此相鄰,但其實一個在京都的東一個在西。是同門沒有錯,包含同系的相國寺,它們的確可以畫成一條斜斜的一字貫穿京都。我們搭乘100號公車抵達銀閣寺道站,離銀閣寺只有不到五分鐘的步行距離。但要從清水寺過來也需要花上不少時間。下了車之後,就很快就可以看到銀閣寺的參道,是一條比較小的商店街,但是也滿古色古香的。這邊也有許多的江戶小子在超覽人力車的生意。

沿著參道往裡走,很快就會抵達銀閣寺的入口。這邊的入場費比金閣寺還要貴上100(500),但相信我它並沒有比較貴氣。金閣寺外面是貼金箔,而銀閣寺外面呢?答案是:什麼也沒有。但是我覺得比起金閣寺,來銀閣寺更划算,這一個寺院當真處處都是驚喜,是一個很值得來的地方。若要我推薦金銀兩個寺的其中之一個,我會毫不猶豫的推薦銀閣寺。

本堂"方丈"
銀閣寺又名慈照寺,創建500多年,是屬於臨濟宗相國寺派。寺院創立者為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據說當時建造時的確有意在外面貼銀箔,但是後來因為他的奢華使財政變得太窮,以致無力執行當初的計畫。不過據說,銀閣一名的由來,也是因為在月光的照耀下使的閣寺閃閃發亮,故得有此名。但這一些都不是這邊的魅力所在,銀閣寺一進到裡面便有兩排被修剪整齊的高聳綠垣,感覺是一條不知同往何處的神祕道路。走出來,踏進牆門的右手邊便可以看到銀閣寺。


銀沙灘及向月台
銀閣寺的外觀,其實並沒有太特別,在我看來就是一棟舊舊的建築物。但是它周圍的庭院、造景讓它地位昇華,加上裡面收藏著國寶觀世音菩薩,所以更是價值非凡。一進來眼前更有壯觀的銀沙灘及向月台,都是使用白沙堆積而成的。沙灘的高度有60公分,擁有大海的意思;而向月台有180公分高。銀沙灘的功用不只是漂亮,它還可以把太陽與月亮的自然光反射到室内,所以也更能印證月光一說辭。

銀閣寺供奉得是釋迦牟尼佛,也是有一棟本堂方丈,就座落在銀沙灘的正前方。但是庭園的光芒徹底掩蓋了佛堂本身,大家的目光都放在這邊的日式山水。山下的庭院是以錦鏡池為設計中心,樹木、花草都圍繞著它,屬於池泉回遊式庭園。這個庭院的設計當真花費心思,因為他不管從哪一個角度看過去都是美麗的,可以想像要做到這一點有多麼困難嗎?每一個樹木種植的地方,數量不多不少剛剛好,旁邊的石燈擺放的也很有畫龍點睛之效。小橋流水,處處皆風景。

往上走,有小泉和井,稱作:茶之井與洗月泉。據說足利義政常使用這裡的水泡茶,因為水質很好的緣故;即便是到今天還是會繼續用此泉於茶會。往下俯瞰可以看到整個銀閣寺和銀沙灘,以及遠方的京都市。今天因為天氣不是太好,所以有一點灰暗,若是換作大晴天,景色想必更迷人。繞到山下,環繞錦鏡池來到了銀閣寺的另外一邊,之後我們便進入了一片竹林。這邊會被引到休息處和紀念品部,默默的走出來之後感覺好像歷經了太虛幻境,只是我不像寶玉一樣還記得先前的夢。銀閣寺的魅力在於,它看似樸實,但是卻變化無窮,小小的一個寺院卻有著不同的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