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關西之行1.1~第一站:京都

12/18在經過八小時的乘車時間,我們百里迢迢的來到了日本關西。這一個明明是位於同一塊土地,卻有著相當不同的民俗風情的地方。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在日本有關東、關西兩種腔調,還有關西風味、關東風味的食物之分別等等。外國人可能會不太清楚之間的差異,但是對於日本人而言卻是可以分辨得一清二楚,有時候激烈一點的話還會釀成衝突。但在我們感受到新鮮的西日本之前,首先迎接我們的確是低溫、寒風、細雨,真的是盛情款待。瞬間就覺得東京的氣候,根本就是小事一樁。

我們一早6:20分抵達大阪梅田,太陽這時還沒有升起,但是卻沒有我想像中的低溫。我們便在暗暗的早晨行走在往大阪車站方向的階道上,再前往我們今天預計的第一站:京都。為什麼不直接去京都呢?一來我們一開始便買好了票,想說寄居之處位於大阪的門真市,便買了直達大阪夜間巴士車票。殊不知,為了排進參觀京都御所這個行程,我們一定需要在第一天便抵達京都,因為其它預約的時間均已客滿。還好京阪神之間的距離並不太遠,若真的想要的話,都可以把這三個地方塞進一日遊的行程裡面。

從大阪車站搭乘JR東海本線大約坐了30分鐘,我們終於抵達了京都。這個時段搭車的上班族很多,但所幸我們並沒有遇上真正的上班潮,否則帶著大包小包行李的我們,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應付來來往往的人。京都的天氣跟大阪一樣,基本上這一個區域大概每一天的情況都差不多,多只是溫度上的差異。由於今天的行程很多,所以便選擇暫時將行李寄放在車站的置物櫃裡面。在日本只要是觀光景點的地方,無論大或小,在車站附近都會有置物櫃的設置,所以旅客不需要太擔心行李的寄放。將東西放妥之後,我們便要展開了我們的關西之行的第一天。

京都車站比我想像中要來的現代很多,是一個空間相當寬敞又敞開的地方,仰頭往上望,天花板很高,加上是用多邊形玻璃窗的設計,所以滿有藝術感的。但京都車站基本上沒有門,像是一個巨大的迴廊,使冷風可以自由的灌入,所以我們也不想要在此停留太久。從京都車站一出來,正面對它的地方就是巴士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需要仰賴的交通工具的集中地。京都由於是古都,所以有很多的文化遺址,地上的地下的都是,所以在城市建設時,它們會盡量避免在地底下挖東西,一來擔心挖到古蹟,二來也擔心過去的房子結構不能負荷被挖空的地表。所以許多的交通工具都是在地上跑,是典型鐵路、道路沒有地下化的地方。但巴士的路線相當發達,也設計的很適合給觀光客旅遊,不需要轉太多車,所以大部份人來到這邊都會選購買京都的巴士一日券(500),我們也不例外。因為這樣真的很划算,在京都搭車,單次就是220,若是整天這樣上上下下,花錢真的會爆表。

北野天滿宮
但京都車站的巴士亭好玩的地方在於,它是有分區的。也就是什麼路線會被配一個顏色、一組號碼(像是A3這種)。而巴士站的地圖上面並沒有標識各個路線的巴士亭在哪裡,而是指標示著一些個號碼,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要前往哪一個月台搭車。東奔西跑之後,我們還是找了販票的亭子去問路,才被指示前往B月台。很幸運的剛到車就來了,我們便搭50號公車前往我們在京都的第一站:北野天滿宮。

北野天滿宮(きたのてんまんぐう)其實以前就來過了,是在高三結束後跟阿毛她們一塊兒來的,所以我還有些許的記憶。這裡是日本二十二社之中的下八社之一,是許多人來京都會特別朝聖的地方。好像是因為這邊是天滿宮總本社的關係,所以會特別靈驗很多人會來這邊祈福學業順利之類的,但在我眼中它就只是一個古蹟,畢竟也創建了1000多年了。一下公車的另外一邊就是北野天滿宮了,通過高大的石造鳥居,我們進到了它的參道上。參道是長長的一條,走在上面,我的回憶就慢慢回來了。一路上不時出現的牛像是這邊的特色之一。也是在日本神社裡面少數可以見到的動物像(目前看過的有:馬、狐狸、牛、青蛙),是滿有趣的,但總會讓我想到猶太人在西乃山下建造金牛像惹神動怒的歷史,所以並沒有太多的好感。

今天因為雨勢時大時小,所以走起來相當辛苦,我們又想要將一切都記錄下來,所以還要小心翼翼的在雨中使用相機,十分礙手礙腳。惡劣的天氣+平常日=沒有人。所以我們可以很自在的到處游走,也不太會有人擋在相機前面。不過還是遇到了一大群的日本高中生,似乎是來郊遊的,或是考生來這邊祈福求御守。就這樣簡單的晃了一圈,其實在日本神社、寺廟看多了,就覺得它們大同小異,雖然還是有它自己的特色(不同的神、功用等等),但是當自己不信的時候,它在我眼裡的價值就單純只是歷史的地位。加上我跟學姊對於御守、抽籤這一種事情都不感興趣,所以也就拍個照離開了。

回到剛剛下車的地方,我們依舊要搭50號公車,前往位於京都西邊的龍安寺。為禪宗寺院之一,這裡有名的是它的石庭,也就是日本庭院中有名的枯山水藝術。下車到了立命館大學前,我們步行了五分鐘左右抵達了龍安寺。龍安寺的範圍相當的大,光是從外邊走到正門大概又是好幾分鐘。雖然頭頂上還是滴滴答答的,但是進到了亭院小道上面,兩旁的殘楓還是挺美的,讓我的心情有好轉一些。龍安寺的入場費要500,並不便宜,但看介紹覺得應該是挺值得的,所以便購票入場。進到園區的左手邊便是一個很大的池塘(鏡容池),湖上有涼亭、有野鴨,但因為來的季節不對,所以楓葉都掉光了,梅花也還沒有長出花苞,所以有一種比較死寂的感覺。但是因為庭中的規模夠大,所以還是很夠看。

庫裡
我們以逆時針的方式走在池塘邊,來到了龍安寺的庫裡(Main building of the temple)。龍安寺其實也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所以也是世界遺產之一。想要進去參觀石庭院會再被驗一次票;進到庫裡必須要脫鞋,雖然從溼答答的室外進到室內,但還是陰陰暗暗的,所以並沒有感覺比較溫暖。進到庫裡,是一個還算寬敞的玄關,有屏風、藝術等等,左轉便會是一個小小的迴廊,右邊是按販賣紀念品、御守的地方。很快就可以看到位於左手邊名聞遐邇,連英國女王都要來一睹的石庭。這座石庭是建於室町末期(1500年左右),東西長25m、南北長10m,沒有一花一木,純粹就是沙子跟15顆石頭。有它的特色,但是我並不覺得有令我驚豔到,或許是因為我沒有進入佛門,但根據禪宗的說法,用心去凝視、冥想會有許多的啟發,人的境界可以提升。現場許多遊客就是單純的坐在那裡,盯著石庭觀賞。我可能太沒有藝術氣息了,所以只是一味的感覺冷。

石庭
正面對石庭的就是一棟名為方丈的殿堂,但是我其實不記得有看到佛像本身,查了一下發現這邊供奉的是釋迦如來,好像是被供奉在方丈左邊的另一棟佛殿裡面。沿著方丈周圍的迴廊繞了一圈,很有回到日本古代的感覺,讓我又再次想要學篤姬一樣的在和式的走廊上小碎步。方丈的正後方也有一座小庭園,還有專門用於茶道的つくばい(淨水池),是一個銅錢的樣式,也是龍安寺內的景點之一。
方丈

繞了一圈,我們又回到了入口處有毛筆字屏風的玄關,穿了鞋便離開了石庭。繼續逆時針的沿著鏡容池漫步,經過了一段楓林大道,雖然樹上的葉子掉光了,但是滿地紅橘的楓葉也是美得不得了,若不是因為下雨的關係,我還滿想要撲在地上在楓葉中打滾。可能是因為遊客不多,所以更感覺到周圍的寧靜,似乎有那一一點的感覺。

沿著池邊繼續走,我們到了池塘的對岸,隔著池塘遠觀墊院,其實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霏霏,滴落在池面,有一種調皮的感覺,跟寧靜的寺院是一個微微的對照。池中還有一座小小的鳥居,很可愛,但不知道是作為何用,但會讓人聯想到廣島嚴島神社的海上鳥居(我一定要親眼看一次)。雖然今天的行程很滿,但是我們在龍安寺寺內的時候卻是悠閒自在的。雖然濕冷了一點,但是我的心情卻意外的平靜。

 




2 則留言:

  1. 小乖赴日遊學之第100篇網誌終於在切盼中出爐了.
    這種成績, 在台日短期交換生中, 應絕無僅有. 將來這都是你的回憶和資產. 加油!!! go go go!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已經拖延一周了~現在要慢慢的追回進度!!加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