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見稲荷站 |
所以千本鳥居一直都是我想要前往參觀的地方。這一天我們早上從門真市搭京阪電車,轉了3次車,抵達了伏見稲荷站。一下車就可以感覺到自己離稲荷神社很近,因為整個車站都是鮮豔的橘紅色,甚至還有狐狸的像。從車站出來往左轉,第一個路口再右轉,直走下去便會抵達稲荷神社的參道。今天因為還是濕冷下雨,所以早上前來的遊客並不多,參道上面的店家也都還未開始營業。但我這時心情相當興奮,因為來到日本雖然已經看了太多的鳥居、神社,但今天要看的是千本,整個就是很厲害。而且伏見稲荷神社還是日本二十二社的上七社之一,可見它在日本神社中的地位有多特別。
抵達伏見稲荷神社的正參道上時,迎接我們就是一個巨大的鮮紅鳥居。荷稲神在日本的神道教裡面是一個守護商業和農業的神,而稲荷在日文裡面是指油炸豆腐,但同時也有狐狸的意思。所以稲荷神社的使者就是狐狸,在神社裡面也可以處處見到狐狸的像。伏見稲荷也不例外,但很可愛的是這邊有四之不同的狐狸門神(或說是拿著四個不同的神器的狐狸),分別拿的是:鑰匙、球、書卷、稻穗。各有不同的象徵,但這裡的狐狸像看起來都很凶,滿有威嚴了。
伏見稲荷神社的歷史已經有1300多年,但信徒奉獻蓋鳥居大概是從江戶時代才開始有的習慣。現在看到的鳥居最久的大概也都是明治時代之後奉納的,若是以前的都保留了下來,我看這邊就要改名,會變成萬本鳥居了。來到神社的正門,我們首先要看的就是神社的地圖,因為伏見稲荷神社還蓋的範圍非常的大,包含了整個後山,若是真的要爬完,可能花個兩小時都不夠。我們因為今天還有別的行程要趕,所以便決定只走到半山腰再折返。
其實神社多大同小異,但伏見稲荷神社比較特別的是,我覺得它超級會做行銷。一般神社有的御守、繪馬等它都有,只是都更上一層。這裡的繪馬不只是單純的木板上面有劃圖案,這邊的繪馬可是做成了可愛的鳥居的形狀、還有狐狸的臉等不同的樣式,讓大家想要寫字在上面都會有一點捨不得,還真想買回家紀念。另外有各式各樣的祈福方式:插旗、捐鳥居、點蠟燭、寫木條、投錢等等應有盡有,一般的信徒可能會隨著往上走參觀鳥居的過程,不知不覺的慷慨解囊。雖然是這樣,但是伏見稲荷並沒有因此給我感覺像是淺草寺那般的商業化,這裡還是有它的宗教、文化氣息,只能深感它這邊真的改革的很不錯,懂得與時並進。
口咬稻穗的狐狸 |
終於我們來到了千本鳥居的起頭,剛開始的幾根鳥居規模都比較大一點。其實千本鳥居的大小都不一樣,材質樣式也都不盡相同,一來是依建造的年代而異,但最大的因素在於你捐獻的錢的額度。這裡也有設立告示牌,告訴信徒奉納的規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力決定奉納的鳥居樣式,可以依個人的名義捐獻,但這邊多數以公司為單位的在做奉納,畢竟稲荷神是商業之神。正面走向鳥居會只看到紅橘色的外觀,但從後面看過去都會刻有年份和奉獻者的姓名(單位),所以這也算是留名的一個好方法。
千本鳥居實在壯觀,前面的一段路是單排的鳥居,但到了中間就會岔成兩條不同的鳥居通道。兩排的鳥居規模也小得多,也排的比較緊密,走在裡面其實就跟走在隧道的感覺是一樣的,因為他們之間的距離太窄,所以只能從前後兩個出口進出,我一邊走在裡面一邊想,若是被追殺,千萬不能跑道鳥居通道裡面,因為一定逃不掉。但漫步在裡面,就會覺得自己也是小百合,面對的不是漫長的通道,而是對於另一端的世界產生希望,一點都不會令人不安或是感覺太長。外邊還是一樣不時的滴滴答答,但是總覺得走在這裡面就可以被保護得很好。
終於走到了另外一端,出來就又是一個小神社。我其實來到這邊都沒有在管裡面到底是在供奉什麼神,一心專注的在體會這些個鳥居。所以便自然得繞過神社本殿,往後走去看看有沒有別的鳥居。小神社的後面還可以奉納中型的鳥居,不像是繪馬一樣那麼小,但是又沒有大到可以當座建築物一樣立在地表,所以就讓它斜依在一個固定的區域,給別人參拜。很可愛,這邊的鳥居魅力當真掩蓋了神明本身。
東福寺 |
到這邊之後我們就打算折返了,因為往上走是更多的山路、更多的鳥居。回到正殿,參道上面的店家大概也都開始營業了。但我們並沒有停留太久,便前往了我們下一個目的地:東福寺。由於距離沒有太遠,我們便往北走步行15分鐘前往。沿路上真的是冷清到一個不行,應該說非常的住宅,沒有太多的店家,即便有也不是我們一般熟悉的連鎖超商,多是些個性的化的超市,但是奇怪的是有很多的郵局。從神社的參道出來右轉,直直往下走我們便抵達了東福寺。
若是看別人的京都遊記,其實比較少人會前往東福寺,這裡算是京都相對冷門的景點。但我們因為順路,所以便前來參訪。東福寺的規模非常的大,而且一看就可以感覺出它的年代有多麼久遠。佛寺供奉的是釋迦如來,創建了700多年,也有經過整修,但是它算是少數保有原汁原味的京都寺廟~據說重建還是使用台灣的珍貴檜木。殿堂跟殿堂之間距離遙遠,一眼望過去當真氣勢磅礡,即便空悠悠的,但是很有它自己的魅力。觀賞園內是無料,但是若要走訪通天橋或是建築物裡面就需要另外收費。
三門 |
東福寺的周圍有小溪通過,所以院內建有許多的小橋(通天橋也是其中之一),週邊也都種有許多的楓葉。可惜我們已經來晚了,所以葉子都掉光,否則從橋上一望過去,當真是美呆了,這樣的景致,我們只能在腦海中想像了。雖然對於東福寺的歷史不很了解,但知道它是京都五山裡面的第四位之禪寺。在這裡我們參觀到了著名的三門:聽說是日本最古老的三門(一個大門下面有三個門),當時應該有跟其它的建築物連結,但現在只剩下一個孤伶伶的門立在那邊。
我們也看到了古代的浴室。它的使用方式很特殊,是用蒸氣洗澡。為什麼呢?當年東福寺可是興盛的不行的寺廟,每年都有幾百位的僧侶在此修行,可以想像若是要洗澡需要用到的熱水量有多麼的龐大。而用來加熱水所需要用的木材更是難以想像,若是每年這樣的燒,京都附近的山大概都變禿頭了。所以改用蒸氣洗澡,可以大大的降低熱水的使用量,反正僧侶也沒有頭髮不需要洗頭,只需要用蒸氣擦洗汙垢,當真是智慧得不得了,完全符合我們現在的環保精神。所以此地也是見證古人智慧的重要遺產。
東福寺內來有很多神祕的小角落可以讓人探訪,有墓地、有小橋、有蓮池、有禪堂。很值得一遊,只可惜來的人並不算多,但這樣一來我們也好在此享受一下片刻的寧靜。但在就要踏出東福寺範圍的時候,我們通過了另一座小橋,發現左手邊就是通天橋(需要花錢才的去的橋)。從我們這個方向看過去也別有一番風味,不用花錢,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欣賞到它的美。離開東福寺繼續往北走,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三十三間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