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照顧弱勢的日本

亞洲已開發國家裡面,第一排名的應該就是日本了。除了人民所得和國民教育水準最高之外,我覺得平均而言,整個國家的文化水準都沒話說。像是交際應酬和各種禮數,從古至今,都是越複雜越代表它的水準和地位越高,而日本就是一個像是這樣的地方。這邊人說話,同樣意思的句子,說得越長代表越尊敬;鞠躬次數越多、角度越彎就代表越有禮貌;禮物包的越多層、越漂亮越有面子。反正就是越繁複、越累人的就跟地位、禮貌劃上等號。但我今天想要介紹的不是這一些,而是想要強調,禮數越多也不代表說自己就是文化人,或是所謂的已開發國家

在日本從很多細節我看出了一個 已開發國家所代表的意義。它所要做的絕對不只是硬體和建築物等外在的東西,它需要蓋的是整個配套、軟體,並且各個層面的人都要照顧到。在這邊我看到了這個社會是多麼的照顧弱勢的一群人。

斑馬線中間的斑馬導盲磚
走在東京的街道上,只要是有人行道的地方,基本上都會有導盲磚,且都是連貫的,斑馬線上也會有完整的導盲磚。我有刻意走在上面過,各個都很明顯,品質很一致。過馬路時,街口導盲磚會停在過馬路的按鈕旁邊,盲胞按下去,便會有聲音做指引,像是可以過馬路了、時間還有多久之類的聲音。就連地鐵的加值機器,走近一聽,都會聽到它發出 這裡就是購票機的聲音,為的就是指引盲胞它的位置。地鐵裡面也都會有倒忙盲磚,及使是很擁擠的地方也一定會有。我覺得實在是很貼心且用心在照顧這一類的弱勢族群,所以我常在東京的街道上看到不需要導盲犬的盲胞。我相信對他們而言,東京的街道是安全的,所以他們才願意出來。我之前也提起過,在東京車站裡面,標識地圖上面也會有點字圖,肉眼看不太明顯,但手一碰上去,便可以摸到突出的點字圖,並且製作得非常的詳細。
 
另外就是輪椅一族。東京的地鐵已經有很久的歷史,所以許多的裡面都相當的舊。有的有電梯,有的沒有,且許多都是要上上下下。但即使再舊,它們都會有運送輪椅上下的機器。若是有坐輪椅的人士要坐車,站內的工作人員便會在各個樓梯等候準備,將機器架設好,方便乘客抵達時就可以用。有的還會一路陪伴到搭上車為止,我是不知道到站是否會有接應的人,但總而言之已經算是相當完善了。或許看到時會覺得有一點大費周章,但在現有的資源裡面,看到了他們願意行動的一面,及使成本可能付出的過高也不遺餘力。

再來就是老人的照顧。大家都知道日本已經是一個高齡化社會嚴重到極點的社會。所以老人照護和安養問題一直都是政府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當然要照顧的面向和方法很多,但我就先跟大家說一說離我身邊最近的一個例子。早大奉仕園出來走2分鐘的地方有一個類似 長青中心的地方,雖然不大,但我確定它的使用度非常高。白天路過的時候都會看到裡面有許多的老人和許多活動在進行。早上的時候會看到專車接送(有的靠家人接送),並且每一個老人都會有一個陪伴的人。有的走路顛頗或是看起來精神不清的老人,都會有工作人員(或志工)像是教小朋友走路一樣一步一腳印的指引他們往前邁進。雖然只是匆匆一撇,但我覺得看了很窩心。我常聽到他們很有精神的在跟年長的做對話,有的是加油打氣、有的是像對小朋友一像鼓勵。或許會懷疑這樣的活力是需要用裝的,但即便如此也要說他們真的很盡力。我相信,面對這樣的照顧和關懷,是一個讓年長人士繼續活下去一個很重要的動力。

我想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小面向,或許日本不是整個社會都這樣,但起碼我生活中接觸到的都相當正面。有的服務可能是要花錢的,但即便如此,這樣的服務讓花前的老人應該也是會付的心甘情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