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邊的老師真的很多大有來頭,有一些是學歷很高、有一些在學術界很有地位,有的是在實務界很有影響力,有的純粹就是很charming。各有優缺點,所以自然也可以吸引不同的學生族群。其實跟台灣也是大同小異,但我總覺得可能是因為早大的資源、學生比較多(學費自然也貴得多),所以整體學習環境,就我接觸到的而言,是比政大還要好。所以還沒有那種讓我覺得去上課很廢的感覺的課程。但老師之間還是可以做一些比較,這邊就不指名道姓了,不過是依據我上課的真實狀況做一點分類。
<第一種是: 授課經驗很久,又有年資的日本教授。>
這一種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堂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的自我滿足感很高。因為他們會特別花很多時間介紹他們的“經驗”。雖然大多數可能跟該堂的授課內容無關,但還是堅持要一一講解(雖然也沒有人提出請他跳過此段介紹的意見)。很多位教授就會列出他所見過、接待過、一同演講過的名人,有的時候甚至連名人也要介紹一番,才可以更顯他跟名人之間的關連所象徵的重要性。甚至還有教授還將他出席過的重要演講的照片都show出來,說真的…學生會不知道應該要怎麼反應。
但這一種教授其實真的也飽讀了他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多數是大牌,加上教書經驗已久,所以上課更有一種當朝宰相執政的威風。這一類的教授,許多都是在外國名門大學攻讀過學位的,所以吸了許多的洋墨水,儘管大牌,但思想還是滿開放的。常常鼓勵學生發言,也很喜歡有挑戰性問題。多數的上課風格也滿自由的(不是說可以隨便的意思),而是會一直改變上課的授課方式,不會以同一種授課模式持續到學期末。常常綜合了演講、討論、專題等等,其實真的可以有挺多收穫的。老師的英文也都有一定的水準,儘管是道地的日本人,但還是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因為同樣是身為以英文為第二外國語的人,所以對於學生也比較有耐性,不會一直逼問你的發言重點到底是什麼,有的時候當學生表達不擅時,還會出手相救,幫學生將問題再做一個歸納。
我相當喜歡這一類的老師,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經驗很自信,所以會樂於跟學生分享(另一方面也可以炫耀經驗一番?) 學生從他們這邊學習到經驗或知識,有的時候甚至是一種人生態度,但同時教授們也可以從學生這邊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景仰。若是未來出了社會有成就,也就是另一種社會支持。所以這樣的互動其實也是一種雙贏。或許教授們又可以在自我介紹裡面添加一些名人榜?
<第二種: 實務背景的老師>
另一種老師是非學術背景出身的,而是在日本有深厚的實務經驗。常常是公司的中高層主管。教授的課程也都比較以實務上的例子為主。但因為多數是來自於日本企業,所以英文都不太行。一般的對話可以,但要深入就會很困難。所以即便他的專業知識豐富,但是授課內容就是無法深入。這個語言障礙就像是授課深度的glass ceiling。老師應該很無助,學生也很無奈。但他們真的人都很好,不會有一般教授的威嚴,大多和藹可親,很好溝通,對於學生的提問或要求都會非常歡迎並欣然接受。所以即便學不太到東西,但是對於老師願意開放英語授課的精神感到敬佩…畢竟他不開課,我就不會有課可以選了。
雖然從老師方得到的知識有限,但這一種課通常都會有許多的小組討論。透過同學們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有得時候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要求突破,更常需要的就是創意和整合。這就是這一些小組討論帶給我的一些沖擊和啟發。我們也不是討論些多麼有深度或複雜的問題,大多是根據我們的社會觀察做分析跟延伸思考。但因為大家的背景和觀點都不一樣,常常可以帶出一些我平常不會接觸到或聯想到的事物,真的很棒!尤其是像早大這樣的學生組成,各個不同的種族背景,真的是大開眼界的好方法。互動的同時也可以認識更多人,也認識到了許多的新朋友。所以這也是教授的教學方法間接帶出的一種學習效果。
<第三:外國教授>
這一類的教授真的就很不一樣,即便許多都在日本居住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講了一口流利的日文,但畢竟還是洋人的血,所以授課風格還是很西方。典型的例子就是,這一種課真的有非常多的reading要在上課前完成。因為之前有在國外讀過書,知道preview對於上課效果的重要性,也是老師們極度重視的一種課堂參與表現,所以我都非常認真的在準備。但似乎日本學生不太吃這一套,許多都是根本沒讀或沒帶就來。我想是因為過去亞洲的教學常常就是上課時老師才會帶教材內容,所以也不需要特別預習,反正事後再複習、考試前在抱佛腳就可以了。所以預習真的是那一種超級用功或是時間很多的人在做的事。但也因為這樣,所以亞洲老師也不太會要學生提出問題或見解,反正考試pass就可以了。
但洋人老師可不是這樣,真的一開始上課就直接進入討論,無論是跟老師或是跟同學,所以若是沒有準備的話,真的就是當傻子。但他們似乎也對於日本學生的預習反應麻痺了,所以也不會有什麼逞罰性的作為,而轉為對於參與討論的同學表示鼓勵,並給予多種引導和重賞(加分之類的)。這有好有壞啦,好處是會沒有壓力,但壞處就是討論時會有很多很廢的組員。但老師們真的也都是好人,會有比較多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所以上課的氣氛也都很輕鬆。但自然也會出現在日本老師身上少見到的隨性(或隨便)…像是我有一堂課的老師,常常忘記教室的位置,所以進來時常會是一臉慌張。或者上下課時間控制的不是很好。但是可以在早大教書,代表他們還是很有兩把刷子。所以上課內容也很豐富,若真要說的話,這些課是我學到最多該堂專業知識的課程~也是因為我真的很認真在讀pre-readings的關係啦。
還有一種老師就是純日本老師,教得也是日文,這又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教學風格,不過就等我介紹我在這邊的日文學習環境時再跟大家做解釋。それは 以上です。
看出寫作的主題有在調整, 讓人有漸入廟堂的感覺.
回覆刪除哈哈!但都是我很主觀的一些感覺抒發~但我覺得這樣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真正的情緒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