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早稲田のサークル

今天想要講一講我對日本大學生社團生活的感想。很可惜這一次來早大交換的時間實在太短,有太多想要做想要看的事,所以很難將所有的夢想用精靈的三個願望達成。像社團就是其中一個。據我跟日本同學的聊天對話中發現,社團活動占據他們的校園生活很大的一部分,有的時候甚至大幅度的跟社交生活有重疊。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除了上課時間之外,社團應該就是他們來學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心血。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並沒有選擇社團加入的原因,首先絕大多數都是要用日文交流,其實這很好啊!可以藉機練習日文,但等我摸清要幹嘛,或是終於跟同學混熟之後就要說byebye了。另外,這邊的社團每一個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之前看社團簡介的時候,發現幾乎每一個社團,每一週的團練時間至少三天以上。對於我這一種隨時會不在的人,真的不願進去給大家添麻煩。不過若是時間允許的話,我真的很想要試一試。

對於日本學生,社團從中學的時候就已經是校園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並且都相當當一回事的在經營。他們將社團稱為: サークル (也就是circle),且有各式各樣的種類,無論人多人少,大多經營得有聲有色。我是沒有確切的跟日本國中生對談過,但從他們的大學生活、高中生活往回推論,大概就是這樣,所以才能養成他們的一些心態和習慣。看早稲田祭就知道,所有的運作都是學生在進行(其實也就是各個行政類型的社團在運作),可以這麼緊然有序、規劃周到都是很好的證明。加上有漫畫和電視劇的一些印證,我想應該差距不大。說真的,其實我挺羨慕的,回想自己的國中生活,雖然也有社團,但大多數是以對升學有沒有幫助在做思考,學校裡面可以選擇的種類也有限,多數只是一個形式上的而已,所以讓學生們沒有太多自我發揮的空間。

上了高中,雖然選擇比較多,但是我想大家應該是礙於課業壓力的關係,常常在兩者之間會取其一。想要花時間在社團,犧牲的就是學業和排名,當然也有可以兩者兼顧的人,但仍是少數。尤其是像我們的升學高中,什麼可以在社團中盡興、自我發揮等,都是傻話。但反觀這邊的高中生,雖然課業壓力不比台灣輕,也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補習班,但可以常常看到高中生們下課時或是週末聚在一起,一副就是剛團練完的樣子(但我看到的大多數是運動類型社團的學生)。但其實也多數是從漫畫和日劇中從旁推測,真正的情形也說不準。

但大學就不一樣了。這一次有機會參加到早稲田祭,讓我對這邊學生的社團生活又大開了眼界。當然也是因為學校的規模夠大,所以可以維持得住這麼龐大的社團選項,但要創社、經營再流傳,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我發現,這裡不像台灣我接觸到的大學社團,除了主流派和各校一定有的社團之外,其它的真的什麼都有。從大項到細項,真的是應有盡有。有的時候聽到別人在自我介紹時,都不免懷疑~真的有這樣的社團嗎? 舉例來說:光是唱歌有關的就有,合唱團、gleeA cappella Male Chior等,而日本傳統音樂表演相關的更是多到我的滑鼠必須一直往下滑。其它跟運動、漫畫相關的,更是多到令人眼花撩亂。

其實外行人看熱鬧,也能看出一些門道。像是早稲田祭裡的各種表演,一開始看節目單或是宣傳單會覺得,這是什麼啊?甚至還會懷疑是否能搬得上檯面?但經過今年參加校慶的親自體驗,我必須站出來說:真的可以!雖然並不是所有的社團都是主流或是可以被一般人來接受,但是有學生來參加就代表有它的市場需求。個個社團表現的方式也都不一樣,有得像是Shockers可以出場就讓人歡呼,但有得社團是很文靜的,不一定被大家知道。但透過他們的社團成果展,就可以知道他們確實有在投入相關領域的活動或研究。像是我語言交換的同伴,其中一個是 推理研究社,她們常常一起討論推理小說、推裡影片和一些相關的活動等等。或許對一般人而言,可能讓人不是很了解他們確切在幹嘛。但他們透過和氣味相投的夥伴們一起交流,或許可以激發出不同的理念,幫助他們未來的發展。所以每一次當她跟我提到她的社團時,都是一副很興奮的表情,感覺很享受自己的社團生活。

另一位語言交換得同伴是弓道社的,非常非常的投入,每一次打開她的行程表都是滿檔,其中社團練習得時間就占了很高的比例。她也一樣,第一次聽到她是弓道社的社員,我就說 かっこいい! 她也是一臉就是滿意無比的樣子~很可愛。早稲田祭時看到她跟一群社團的同學一起穿著弓道服在擺攤時,真的是帥氣萬分。像她們這一種社團,也不是可以到處表演的類型,練習的場所也都另有它處,不過還是很多人參加,因為這是自己的興趣,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我覺得校方也很不容易,允許社團的成立,自然就必須要給予一定程度上面的支援,像是場地、指導、用具等等。就拿弓道社來說好了,要在哪裡建弓道場啊?但真的有,跟棒球練習場一樣,它位於東京都裡的另一個校區:東伏見,距離早大校本部可是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儘管很遠,但學校還是有提供適當的場所,而學生們也願意花代價前往,真的是雙方都要很有心。光是看社團經營這幾點,就可以明白學校學費收這麼貴不是沒有原因的。不過收錢是一回事,但讓花得人也要感覺到值得,這就是大學問了。

當然社團活動,除了項目本身的精進,另一個重點就是社交。不過社團大多有著嚴謹的前輩後輩制,所以也不是可以過得這麼隨便。後輩要付出得時間比較多,付出得苦力也較多,就算不滿也不可以輕易有怨言,需要對前輩恭敬。但相對的前輩就必須要盡照顧之責,出去飲み会或是慶祝會,自然要付出得錢要多。其實社團社交活動有好有壞,好處是可以促進團員之間的感情,放鬆情緒。但壞處就是常常會有隔天宿醉缺課的情形發生~或是活動圈變得比較小。感覺日本大多數的團體活動,若想要參與便要100%的投入,沒有70%80%這種option。若是缺席,很容易被歸類為不合群,所以也會產生出無形的壓力。加上出去的費用可觀,所以要不就是父母荷包滴血,要不就是學生要花時間打工賺外快。這對於課內表現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影響。

不過刀有兩面,就看你要怎麼用。不能因為說刃會割到自己就選擇丟棄。我覺得像早大這樣的社團形態,我是很支持的,畢竟它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一些從課堂上教不來的做人道理,也幫助學生其它的技能發展。但如何在學業和社團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這是學生需要自己摸索好好學習的。當然學校的角色也很重要,如何有制度規範又給予適當的支持,需要有很好的設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