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女人也可以當家

最近我深深的沉迷於歷史,觀覽中國五千年的變化,讓我一則喜一則憂。喜在我們的文化精煉,憂我們逃不開歷史的漩渦。但我想這也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都會面對的困境。
但了解中華文化的發展和興衰,我就越感受流在自己血液中的中華人民的血。幼時受過的西方文化薰陶,讓我一度迷失了自己,認為說英語、去西方才是我嚮往的生活,但我現在知道,那是加分是跳板,但無論前往何處,人都一定要有所本,有立定根基之處。我想我現在可以很確定的說我的根是立在亞洲了,因為我是龍的傳人。無奈我們現在的人都被政治操弄,種族議題一再被利用,其實這根本無關愛國不愛國,這是一個事實。除非我們是原住民,否則有誰的祖宗不是從對岸的那一片地過來的?我愛我的國家,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流在我們身體裡面的血液。無關是非對錯,事實就是事實。我們說的是華文,寫的是漢字,吃的是中國菜,這都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生活中的中華印記。

歷史隱藏著許多面向。我喜歡窺探正史和稗官野史的秘密。古人云: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一個朝代的衰亡可由歷史發現蛛絲馬跡。這一次我選擇從女人的角度下手。皇權在握可以一手遮天,但皇權背後的女人是否也可以手握實權?成也女人、敗也女人的故事,記載於史冊,流傳在民間。有些被忽略,也有一些被誇大,但無論事實為何,所流傳下來的便是歷史給予她的定位。這一次看了─皇權背後的女人一書,讓我看到了女人在中國朝代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許多人物是我在熟悉也不過的,而對於初次相識的人物有些令人不齒,但也會有相見恨晚之嘆。呂雉聰明狠毒、趙飛燕穢亂宮闈、賈南風醜陋兇殘、楊貴妃一笑傾城等一直到慈禧的賣國求榮,這一些是歷史定位的禍水。她們用婦人之心、為社稷帶來了改朝般的動盪。

但卻也有如長孫皇后的聰慧仁慈、馬皇后的仁心厚德、大玉兒的駕馭風雲也都為國家默默的帶來盛世。後宮牽連著國家前朝,若後宮不寧則國家動盪。有大氣的皇后可以懾服後宮,安隱妃嬪之心,我想這是大王大將都求之不得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遼國蕭太后─蕭燕燕。從來不曾聽聞遼國史上的鐵馬紅顏,是我學問淺薄,今日觀覽了她的生平事蹟讓我不由得的心生佩服。在二十幾歲的芳齡變成了太后,這對一個女性而言是何其哀苦的一件事。但是蕭燕燕扭轉乾坤,大興改革。面對南北並立的威脅她不曾低頭,領兵親征殺戮戰場,堪稱一代女傑。我們史上對於遼國不大多提,只因我們將他們視為入侵者,唯有漢室才為中華正統。但其實各國各族對於中華歷史都有它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對於國家的發展都有它的貢獻存留。我欣賞蕭燕燕對外的威嚴和統治能力,但我更欽佩她同時也能對內慈言分明的家庭管理。裡外兼顧,這對一個年輕便守寡的婦女來說實在不易。人說時事造英雄,但我相信英雄也要明鑑時事,把握機會。怨天尤人誰不會,但掌握命運積極面對卻非人人可做到。

同樣身為女性在看這一本書時,我認為它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它剖悉了女性的心理思維,用正面和反面的例子給我點了醒。今日的我們已經不為丈夫三妻四妾的問題所困,但面對社會職場一樣得學習運用智慧和自身的條件去做搏鬥。剛柔並濟是我們可以運用的優勢,而如何利用這優勢開創局勢卻需要看各人的度量和智慧了。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111~21 大材小用

我實在不敢相信,開始我的讀書記錄之後,這已經是我的第21篇讀書心得了!其實中間遺漏掉了許多的的紀錄,有點可惜但也深感時間跟感動真的是稍縱即逝,若沒有即使把握當下,轉眼之間便會遺忘。回首一望,我已經回台灣快一年了,又到了要數算恩典的節期。今年的聖誕節沒有Christmas carol、 沒有裝飾、沒有白雪、沒有血拼的瘋狂,卻依舊是滿了主的恩典和家人的關愛。想一想我今年的作為我覺得很充實。我沒有大起大浪、沒有到處遊玩,但卻做了很多我wish list上的事。

常常跟別人說我的生活很忙碌,但電話一來問我在哪裡,我多數的答案都是我在家裡面。迎來的便是一頭臭罵。但其實我也沒有說錯,我的忙,是因為我自私的把許多時間都留給了自己。我需要有personal quality Time,珍藏了許多的書,許多的電影,許多的白日夢等著我慢慢去品味。現在是我最享受的時光,我只需要為自己負責,生活也都是為自己而活。但這也是為了我的未來在立定根基,充實自己站穩腳步,萬丈高樓平地起!

這一週讀了我一直想要看的"能被小用、才是大材"。作者沈方正,是政大的校友,我聽過一次他的演講,非常的精彩、妙語如珠。因為知道他的經歷之後,我期許自己也可以做到像他一樣。從小老師便希望我們可以早一點立定志向,面試時也常被問到自己心目中的榜樣。過去我都沒有特定的答案,太偉大的人真的讓我覺得很不實際,巴菲特?太神。比爾蓋茲?太有錢。張忠謀?不喜歡那個產業。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但從小的教育便教我要學習觀察,學習自我管理。爸爸跟我說,以後要做一個生意人。生意?人家都說無奸不成商。但爸爸要我做的生意是指,生生不息的創意。創意何來?信手拈來?我相義信也了解自己沒有那個天分,但我卻可以多多觀察、多多充實,讓知識的網絡越來越縝密,在適當的時機撒網捕魚,便可以滿載而歸。

能被小用、才是大材,無非就是傳遞讀者一個觀察和創意兩個詞彙。而這看似簡單的功夫不能一蹴可幾,是要從基層慢慢做起、磨練、體驗才能訓練出了的敏銳。一個小小的服務,拿捏的當便可以做到人的心坎裡。作為一個管理者要從大處思考,但一個造勢的創意家需要從細微處管觀察,尋求進步。爸媽曾帶我去過一次礁溪老爺,那次也真的是我在台灣體驗過最好的住宿體驗。它的高級比不上新加坡六星級的RitzCarlton、美景比不上海邊的香格里拉飯店,但是它給人的體驗卻是恬靜的享受、貼心的服務。每一刻都令人放鬆、每一處都有小小的驚喜,讓人可以完全的感受到經營智者的用心。這就是經營者的好,他不需要大作文章、花大把銀子做廣告,一傳十、時傳百的古老宣傳才是最持久、最有品質的行銷。

此書,記錄著許多經營上的小故事、飯店中的小點子,每一個小細節搭在傳達他們的大理念。看到的同時,我都可以回想起我在礁溪老爺的種種體驗,聯想再一起都能使人會心一笑。我像這就是他們成功的一大原因吧!他們不只要讓客人在當下感受到他們的好,而是要達到繞梁三日的效果。

現在的報章媒體、政治名嘴一天到晚嚷嚷著22K,說真的我一點都不怕。我有自信我可以證明我的價值不只於22K,即使真的是這樣又怎麼樣?從小人物做起,做的好炭也可以變成鑽石。大材小用聽起來很負面,倒過來思考卻很有意義。小用大材,是最扎實最基本的成功之路。嚴長壽從送件小弟做起,沈方正端過盤子,除非含著金湯匙出生,要不然檯面上的一等大人物不都是擺手起家。眼高手低是我們這一代的通病,如何強迫自己夢醒,認清自己的價值,才是可以幫助我們邁向成功的起步。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我想要往哪裡去...下一站

人生總有許多的選擇,許多的路口、許多的驛站,搭乘上了往前駛的快車,我只想到要往哪裡前進,卻也時時不知道要在哪裡下站、哪裡住腳。我們一生庸庸碌碌,到底追求的是那無止境的。無論是財富、權利、壽命、成就,這一切對我們人而言都是無限大的,在這神所造的天地當中,唯有祂知道它們的邊界。很多事情不能被量化,所以我們也不需要用人的思維去做衡量。用心去感受,去玲去接觸,很多很細微的幸福都可以被無止盡的放大。

李家同的下一站,用了許多的故事點出了人對於追求的貪婪。 而他所要分享的也是他70年的人生經驗。我尊敬他的為人、待人處事和看人生的價值。他為他的學生著想,為下一代擔憂、卻依然盡心盡力的帶為拉拔孩子們而努力。若要論到台灣偉大的教育家,我覺得李家同當之無愧。他對我們台灣的貢獻在於他對人、對生命的真誠。不用擺架子所能贏得的尊敬是真正的尊敬。他的學生隱姓埋名的的試探他,想要了解教授級的老師是否會看不起藍領的工人。而李家同卻是敞開心胸的與他已經未能認出的學生互動,這使他的學生再次受教於他的老師,看到了謙遜的模範。

李家同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人,但他的故事卻深深的影響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教育。因為他看到了孩子才是未來的支柱。而孩子不是只是有希望有潛力的孩子,而是將來成為社會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階級的孩子。社會的運轉不是單靠一種人、一種階級,社會需要的是一個環環想連、互相依靠的大系統。他用他的所能帶個孩子們平等的機會,用他的所有愛著台灣的下一代。從李家同的文字中,我看不到艱深的道理、成功的捷徑,字裡行間感受到的是滿滿、無私的愛。是在著個世代中難以看到的真誠、忠義、和關愛。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Jim Rogers 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看到給孩子們寫信的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拿起來瀏覽,可能是潛意識裡還把自己當個孩子吧?認為別人的父母也是在寫信給自己。想到寫信,回想起到目前的人生中,我收過幾封來自父母的信呢?好像有過幾封,但真正有印象的不過一、二篇。但仔細想想,我們家本身不是走文謅謅路線,所有的價值精髓都是透過生活和對話做傳達。人家說生活習慣和家教會遺傳,我想遺傳方式就是靠著從小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吧!

對於投資大師的話,我一向不在意,大多不外乎是些股票、基金、避險的話題。要讀的話我學校用的課本一定是更詳細。但大師的人生觀很值得一探究竟,畢竟要在幾十億人口中脫穎而出,他們靠的絕非只是聰明才智,而是他們的價值觀和對世界的洞察力。我覺得這一點是值得學習並效仿的。再加上是洪蘭老師的翻譯作品,就覺得更值得看看。Jim Rogers老來得子,他所可以分享給他的下一代的東西礙於時間上是有限的,所以他將畢生所學的精華,化為字句的寫成信,最為智慧的流傳給他的下一代。而我像是達順風船的盜賊,只花了些許時間閱讀便毫不費力的竊取了他的智慧。我想這也是我們凡人可以擁有的聰明吧?

書中提到了12點,句句是箴言。
1. 不要讓別人影響你
2. 專注於你所愛
3. 普通常識並不是那麼普通
4. 將世界納入你的眼界
5. 研讀哲學,學會思考
6. 學習歷史
7. 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
8. 真正認識自己
9. 認出改變,擁抱改變
10. 面對未來
11. 反眾道而行
12.幸運女神只眷顧持續努力的人

其實以上幾點跟老爸平時給我們灌輸的觀念很相似,但平常聽不進去的話,經過大師的加持,似乎比較可以醍醐灌頂。我分享給老爸時他也拼命點頭,彷彿終於尋到知音一般。
讓我很有感觸的有以幾點:
1. 不要讓別人影響你。
對我而言這真的事很難做到。我感覺我從小雖不能說是為別人而活,但我在面對選擇時總是不由自主的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我常被社會的目光給框住了。想要跳脫,卻沒有信心;想要勇闖,卻擔心沒有能力。面子薄和強烈的自尊心是我最大的障礙。我需要學習放下,更加看清自己的能力和想法,不要在乎旁人的目光,只需要單單倚靠主勇往直前便是。
5. 研讀哲學,學會思考
對於哲學,我連入門都沒有。我知道思考是現在社會想要邁進的一大關鍵。但在八股制度下長大的我們,實在已經漸漸喪失了神賜給我們的這項本能。我所知道的哲學是艱澀的,但我也知道我們的生活處處無不是哲學。但要怎麼讓它像呼吸一樣成為我的一部分,我想便是學習留時間給自己,反芻思考生活中發生的瑣事,了解它們的因果關係,而非只是讓它像時間一樣流失。
6. 學習歷史
懂得鑑往知來是少走錯路的一種方法。我深信歷史的重演,和人性的不會改變。面對過去,人人可以當事後諸葛,但面對未來要如當也當孔明? 我喜歡歷史,因為它是故事也是事實,是我們今日的源流。想要探究下一步,必須要了解我們從何處來。

資訊的爆炸,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建議和金玉良言,常常會一時消化不了便像得了腸胃炎般,全身不適。在這之中,懂得選擇便是有效率的運用。我也尚在磨練自己這一塊的工夫。看到、聽到、學到別人寶貴的經驗還是會很開心,可以運用在自身更是像尋獲至寶。我推薦這一本書,也慶幸自己有機會一覽大師的人生精華!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The Help

想起在課堂上看過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說...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這夢是太大還是離我們太遠?同樣是神造人,為什麼我們之間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在神眼中我們都是祂的子民,但為何人類在兄弟之間總有紛爭,要爭誰是為大的?
 
讀過古今中外的歷史、種族的戰爭從沒有停過。即便到了今日,走在異國的街道上,也常常會招來異樣的眼光。60年代的美國,造成了許多的傷痛。黑人跟白人之間的隔閡,即使老林肯安息了都未獲得平反。直到今日,黑鬼、白垃圾都還是會被聽到的名詞,外了掩飾這仍然存在的鴻溝,美國政府提出了EEO、各式各樣的法律做遮蓋,彷彿這一切都不存在。但總是有人不斷的在為著不平衡的天秤發聲...
 

The Help, 我注意到她是因為書本封面的Emma Stone. 我對這一位女演員的好奇勝過了對這本書本身價值得欣賞。這見事情令我感到十分的羞愧。我對於自己身處的環境已經麻木了,種族紛爭已經不在是一個問題,而變成被政治操弄的話題。不同背景的人再一起鮮少會有衝突產生,但一但遭到政客、媒體的搧動,就是親人之間也會反目?到底我們現在的社回曾幾何時真的為了別人的自由奮鬥?為自己眼中所看到別人的不釁幸遭遇發聲?沒有...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那種痛,那種求助無門的悲歎。
 
一本500頁的書,我破例在兩天之內就讀完。因為它的用字描述不是令人動容的悲悽,但卻深深打動我深處的感官。三個角色、三種身分、三種遭遇、、三種發聲卻串聯出一則活生生的故事。從一個帶有種族隔離色彩的馬桶政策,帶出了人性的偽善,表裡不一的假象、當然從搶烈的對比中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人與人之間那中天然的關愛。
 
我也從三個主角身上看到了「勇氣」。他們違抗、掙脫社會一直想要套在她們身上的軛。那種對自由的使命讓她們可以忘記自己的疼痛、放棄別人羨慕的愛情、承受異樣的眼光,為的就是要改變一個不對等的社會。為自己和別人徵得一口自由的氣。我若是史基特,我可以嗎?
我可以也像她一樣不固他人眼光的走著正義的嗎?我願意體而走險的報答別人的恩惠嗎?
 
我想現在的我還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但也期望自己總有一天,可以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並用一己之力為別人開創一個更開闊的空間。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享受吧! 一個的旅行 Eat Pray Love

在借這本書之前我並不知道自己借得是Eat, Pray, Love。我曾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想要看它,為什麼呢? 因為我先看了電影,並不難看,但怎麼說呢? 也並沒有很吸引我。除了義大利旅行的部分還有點意思以外,看著Julia Roberts 在印度和巴里島的日子都讓我很想打瞌睡。雖然大姐有跟我說她的書比較好看,但看到厚得像字典一般的英文書就打退堂鼓了。

沒想到因緣際會讓我再次借觸到了這本書,翻開了它的序之後,我決定定下心來看完整本書。我還滿欣賞她決定的旅行地點。三個I 的國家,讓作者做了一個發現自我I的旅行。Italy, India and Indonesia. 義大利是想學語言、印度是想要淨化心靈、而印尼是要實現預言。我想從頭到尾較能有所感的國家是義大利,因為她是一個熱情的國度。小時候去過一次,但卻只存有模糊的印象。看到作者描述得一階一景,彷彿在掀開我記憶裡的薄紗,讓義大利的面貌又再次在我腦海中重現。作者用eat來代表她在義大利的日子,享受美食使他又重得她失去的生命力。讓我想到自己,我也覺得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美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但這也是為什麼每每在快樂之後又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就是減肥。第一站以義大利為據點我覺得是對的,換做是我也會這麼做。

 第二站的印度,可能是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所以在敘述梵歌、心靈淨化的過程即使我認真的想要看每一個字句仍然覺得縹緲。我欣賞她自我探索的過程,對於沒有信仰的人來說,一切的難處、傷心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本身。自我探索、檢討,才能找出問題的出發點。但我可以想像這個過程會是多麼的無助。邊看邊想,若是有人可以跟她介紹說只要呼喊主名: ! 主耶穌! 就可以得救,不知道她的生活和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會是如何。基督教畢竟跟回教和印度教不太能相容啊!

第三站的峇里島,我覺得她的經歷非常Hollywood。雖然這是她真正重返正常生活的一個據點,但我覺得有太多情慾的誘惑。看到描述到當地藥師的部分,就令我想到我國的中醫。果然幾前年的智慧就是比幾十年的抗生素來的神奇有效。印尼的描述就像我們當年遊訪的一樣,充滿東南亞的熱帶風情,我可以想像在當地那種自由閒適的感覺。

我無法苟同作者對於婚姻或是自由的價值觀,但是我同情她的過程。我覺得作者的心聲,就是現在所有都市男女的心聲。繁忙的生活讓心靈變得相當寂寞。我們跟朋友、鄰居、家人之間的關係變淡了。在外面自我尋求的同時卻喪失了心中的自己。我們迷網、痛苦、用情慾麻醉。但最終夢會醒,昨晚的狂飲會成為今日的宿醉。維有警醒生活,依靠主做我們的生命,才不會被死亡黑暗的權勢吞嗜。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中國文學史演義,讓文化深根柢固

八月份時,看到二姐手中捧著高中時的必閱書籍:中國文學史演義在閱讀時便甚感好奇。心想,她怎麼會想讀這種書?高中時看到它們就會恨得牙癢癢,為了要準備繁忙的課業和考試早已經身心俱疲,沒想到國文老師還搬出這三本一套的書要我們增進國文素養並外加抽考。所以高中時閱讀都只是虛應故事,從來沒有想過要仔細觀覽。這次出於好奇地隨手翻了幾頁,殊不知竟然無法放下得一頁一頁看下去。

我想可能是因為年紀漸長,對於文化這種價值的感覺越來越深,對於自己是中國文化的後裔
是越加深信。加上現在沒有了考試得壓力,所以對我來說真的像是看故事一樣的一篇接著一篇看下去。上從女媧開天地、接屈原投身汨羅江、曹植七步成詩、李白醉吟唐詩、宋人愛國憤寫詞、到明清戲曲小說,隨著年代的記載,除了欣賞各個朝代的佳作、了解當代文人偉人之外,我看清了我們大中華文化的脈絡,和歷史的傳承。

京都,在那裏有回到唐朝長安城的感覺
真是讓人看了一則喜、一則憂。閱讀寫著美景的詩詞讓人身歷其境、描述妻離子散的戰火讓人眼淚俱下、觀看隱喻愛情佳話的情詩讓人會心一笑、而讀到心寒的愛國詩詞又讓人憂憤悲傷。我感覺到這些文豪所做的不僅僅是留下名言佳作,而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淚記錄了整個中國的歷史。這遠比古蹟、寶物更能呈現當時各朝代下人們的生命力和感受。使我們現在可以穿越時空地和古人對話。雖然隻身異處、異時,但是因著流有相同的血脈,掛念的是同一份土地,這種穿越時代的心靈相通,比步步驚心的劇情更令人動魂。

過去最令人討厭的白居易,現在彷彿是席邊的好友,看著青洲司馬淚沾襟,我的心也彷彿被針刺了一下。這種像是緣分一般的牽連真的很奇妙。看完了這三本一套的書,我覺得自己像是走過了各個朝代,並認識了許多貴人。從他們的作品、一生得到了許多的啟發。雖然我的文學素養還不足以和他們對談,但是卻能站在一旁欣賞品嘗他們一生的精隨。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Kitchen Confidential

Anthony Bourdain 是我讀過最會罵髒話的料理界人士。 看這本書的時候很是過癮,也算是對料理界髒話有了新的引薦。 當然這不是為什麼我為被這本書吸引關係。這本書其實是經過Alice 的介紹才認識的,第一次看她在讀得時候一直嗝嗝笑,所以就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It's something about kitchen I know, but it's not a cook book. So what can it be? 當我讀完第一章後便已決定要將它讀完,Kitchen Confidential 開啟了我對廚房世界的認識但也同時讓對料理界的憧憬破滅了。

高級餐廳總是讓人有高雅、閒適的感覺,心想煮這些美味精緻餐點的人肯定也是氣質非凡,品味獨特,但透過波登的介紹才知道原來現實並非如此。主廚的世界裡(包括波登自己),充斥著毒梟、毒蟲、色鬼、酒鬼、和易暴怒並有虐待狂症的人。說白的話就是承受龐大壓力者再將壓力轉移到別人身上的人。你相信一家好的餐廳在好輪桌率下的一晚可以多達700位客人嗎?700位客人也就是說廚房必須做出700份前菜、湯、主菜、甜點等等。一道菜裡面其實也包含了多道的配菜,這樣換算下來,一個廚房必須像變魔術一樣在一個晚上變出上千道菜。這真是我所不能理解浩大工程。 每到晚餐時刻,餐廳廚房就變得像殺戮戰場,廚師們揮舞著菜刀,在承受著高溫和高壓的環境下,跟每一客餐點宣戰。

另外從書中學到的一點是,在紐約,永遠不要在星期一和周末點海鮮,因為周末漁市不開,換句話說大家吃到的海鮮均是周四的過期貨! 主廚推薦呢? 不,謝了! 因為那都是主廚們為了清除舊貨的障眼法。淋了過多醬汁的菜通常會有問題,不是說它不新鮮,而是相對而言它是冰箱裡最不新鮮的菜。去高級餐廳要吃回本,點奇奇怪怪的菜會比較划算。避開周末是老饕的基本法則,因為周末是給無知的觀光客準備的。Fries and Steak是餐廳利潤的所在,brunch 是自願給菜鳥廚師做白老鼠,因為真正的主廚要休假。我都不知道原來一個菜單上隱藏了那麼多的廚房秘密。規矩和內幕雖多,但若是想要填飽肚子,其實也管不了這麼多。

曾經我還想過在我有錢之後要跟姊姊合開一家餐廳(Or茶餐廳),那時還討論過要如何裝潢、要賣什麼,一切都好不理想。但看完之後我發現餐廳要開得好可能最好要先有黑道背景! 因為要聘請好的廚師,若我們的背景沒有他們厲害要如何治理呢?餐廳的敗相早在營業前就看得出來,即使你擁有最高級的食材、最新的廚具都無法改變命運。要有治人的本領才是關鍵!或許也要學會幾招罵人的技巧。貨源、備用人力、清掃員工、外場人員、和廚師本身,這一切都要配合的天衣無縫真的是天方夜譚,但就是有人可以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對於20年後的Al&Bettea 我真的要好好考慮清楚,否則一入行便要當大白老鼠。

很有意思的是,Anthony 也點出了料理界的不爭的事實,我們吃到任何美味無比的料理均「上過牛油」,butter is the secret! 所以若是我們對自己做的菜甚滿意,我的建議就是大家都加點牛油吧!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博雅書房閱讀心得─民主的全球旅程─從歐洲走向世界

博雅書房閱讀心得。順便將服務課中被迫看的書的心得報告貼上,給未來的自己做參考。

生活在一個民主國家裡的一份子,我對於民主的形成似乎不是很了解。這一本書讓我清處的看到民主制度的發展,並從民主的歷史了解民主的動向。

與其說本書是在介紹民主,不如說它是以民主為主的歷史課本。他從古希臘的君權時代點出了最早的類似民主的制度,講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民主國家的形成。作者點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點,向是在最早的時候,「民主」這個制度是被視為最糟糕的政體,因為它是在希臘最糟糕的時期開始萌生的政體,沒想到如今卻是多國採納、效仿的制度。

但是書中也提到,制度的形成是照著人民的需要,就如早期的君權主義,教育低落,無知的民眾須要有出眾的領導人帶領。再來的封建制度是不穩定社會結構下產物,人民追求庇護和穩定。而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促使了資本主義的誕生,也嚴重晃動了原本的封建制度。社會階層開始反轉,下民眾開始獲得更多的權利和資本,進階催化了民主制度的要求和建立。其實也是點出,現今的世界是採納「民主」這個制度因為它符合我們現在的需求,但100年後呢?作者認為這也是會被改變的。我自己從來沒有想過這種問題。原來民主也是會被改變的!

其實民主的形成也不過是在過去一百年才漸漸開始有所發展,無法跟過去曾存在幾百年的封建、君權制度做比較;也就是說年輕的「民主」還需要有很多的調整和改進。就算是民主制度也沒有改變過去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這個事實。即便今天的領袖是選舉產生,但多的也只是人民多了「參與」的這一點,但是一旦選出了人,我們都還是被檯面上的少數人掌握了人生。

加上今日的資本主自已經發展到快失去平衡的狀態,有錢的財團和股東一直不停的犧牲一般民眾的需要達到他們最大的利益,金錢的誘惑使民主可以被賄絡,可以被改變。所以很值得深思得一點就是,這樣的改變是否會漸漸影響到我們現在的民主制度的瓦解呢?

博雅書房閱讀心得-真假民主

博雅書房閱讀心得。順便將服務課中被迫看的書的心得報告貼上,給未來的自己做參考。

觀望台灣今天的亂象,一打開電視就是某某政黨杯葛政府政策,要不然就是選舉時的政治抹黑,讓全民都陷入政治狂熱的境界。台灣在國際上有名的就是政治。面對這樣的環境,我不知道是福還是禍?我曾以我們的政治發展為傲,觀望台灣政治發展的歷史,我們起步之早、民主素養在亞洲也相對進步,但是現今的政治亂象,讓身為90後的我都不免搖頭。


我有我的政治立場,所以對於市面上的政治書籍常常會因為作者的主觀印象讓我無法認同。但是瞿海源教授撰寫的「真假民主」他算是保持中立的態度,剖析社會動態。其實也是集結了作者歷年在各大報章雜誌上的發表。我喜歡作者對於時事的分析,除了政黨政治、選舉分析、他的關懷議題也延伸到了司法的改革。

閱讀的過程中,我幾乎一直和作者呈現反對立場,但感覺卻像是一場高級的辯論,不帶髒字的在字裡行間裡相互交流意見和想法。

閱讀的過程中我認為最不能和我的理念結合的就是作者提倡死刑的廢除。一頁一頁的讀,我試著找出可以讓作者說服我的理由。我秉持的理念是,人要敢做敢當,不要不把別人的命當一回事,但當自己面對正義的省判時,就一把眼淚。有些罪過可以原諒,但是面對生命的事,就不是原不原諒的事了。一旦生命被結束掉,要當事人的原諒也是不可能的了。但對於一輩子帶著傷痛的家人,一命抵一命根本還不夠償還。若連死刑都被廢除了,那對於殺人罪犯還有什麼是可以令他們畏懼的呢?然而作者一在強調,死刑的執行不可改變已經過去的悲劇,但卻會釀造新的不幸。他要人們學習原諒並放下過去。但我很好奇,若是作者的親朋好友面對被殺害這樣不幸的事,他是否仍會口提原諒? 這是我唯一完全不能認同的一點。

但除此之外,作者對於政治、政黨的評論都是盡量趨向中立。雖然難免會有一些政治的色彩,但是作者都有提出建設性的建議。這是我最欣賞的一點。一味的批評只是浪費社會資源,消耗評論者自己的口水也傷害聽眾的腦袋。所以面對一個少數僅存的會用理性分析提出建設性建議的政治人物我給予相當高的肯定和推崇。

真假民主不是一本口水戰的集匯,它是一本關心台灣社會民主發展的政治人的心聲。透過作者關懷的角度,讓台灣的政治環境添增了一絲溫暖並理性。

用眼和心觀察─不用畫筆的繪教室

這一學期在政大博雅書房上了一學期的服務課,我最大的收穫是有機會將自己再次沉浸在書海裡面。博雅的環境優雅恬靜,新書的芳香刺激著我的感官。在學期末我給自己的暑假禮物之一便是閱讀。 無意間在整齊的書架上我翻到了 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 written by 布施英利
光是書名就令我感到萬分好奇,不要畫筆那要怎麼畫? 從小我就已經展露出不會畫畫的天分,小學還好,對於海報製作還算滿有一手的,但隨著年齡慢慢長大我的藝術天分便發揮到了極致,現在連畫火柴人都很要艱辛辨識才能看懂。所以不用畫筆學畫畫似乎重新給我新的希望,或許我可以發掘出我被隱藏的天分。

一頁一頁的翻閱,我對於從書中所學到的就越多。令我驚奇的是,我沒有像預期中學到關於畫畫技巧的傳授等相關知識。原因很簡單,因為作者自己並非傳統藝術家,他是一位日本的醫師。但他所傳授的是一種理念,一種真正畫家﹝藝術家﹞必須具備有的能力,那邊是觀察力。他點出一個現象就是,像我這種繪畫門外漢最喜歡憑著「印象」繪畫。所謂的印象就是,太陽一定是畫一個圓圈再畫出向外輻射的直線。但是看真正的繪畫大師,他們的作品中不會有所謂的直線,或是像用圓規畫出的完美比例的圓。因為這在自然界中是不會出現的。

不用畫筆的繪畫教室第一課是讓小朋友憑著第一印象畫出心目中的魚。幾乎每位小朋友畫出的魚都是以側面示人,魚尾是三角形、魚鱗是波浪形。總括來說就是一條條的「死魚」,其實要我來畫我也只能這樣。 所以繪畫教室的第二堂課就是釣魚。藉著這一項活動讓小朋友們感受到生命的堅韌。了解魚吃的東西、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環境、更釣上後不停掙扎的生命力。

第三堂課是解剖。這是學習達文西大師的方式,要畫出一個像樣的東希就必須先從外到內的徹底了解這一樣東西。於是小朋友們從魚鱗開始一層一層的探索「魚」的樣子。從魚鱗、表皮、魚鰭、魚肉、內臟到骨頭,無一沒有細細的觀察。到了解剖的尾聲再讓他們看魚缸裡游來游去的活魚,重新感受生命存在的美好。

最後一堂課就是真正再次拿畫筆畫魚了。挑戰看看在沒有教導任何繪畫技巧的情況下,小朋友畫出的畫是如何。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們大幅的進步。這一次畫出的魚是立體的、有生命的、仔細的、反映生態環境的。這短短的改變絕不是偶然。之所會有這樣子的進步是因為他們學會了如何「看」。他們看到的反應在他們畫出的。這也就是最者在書中後面提到的幾個例子,他用了世界級的繪畫大師做舉例。其中一位在我心裡一直對他的作品存有很大的懷疑那就是畢卡索。記得小時候爸媽帶我跟姊姊去歐洲,其中一站便是去參觀畢卡索的博物館,我對於眼前所看到的作品實在很難給予認同。甚至我心裡認為我的繪畫技巧都比他好,奇怪不規則的線條和不像人的人,這到底是什麼世界名畫啊? 殊不知,畢卡索大師早期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素描家,還是青少年的他便已能繪出多付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厲害的素描品是將觀察到的事物徹底的反應在紙張上,他們把對光線的靈敏度反映在陰影的表現上,用長寬高應趁空間的變化。了解真相後我之應該好好像畢卡索大師道個歉,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但也並不表示我喜歡他後期的作品,只能解釋說那已經是神的境界了!

讀完了這一本書我得到的啟發是,原來我的生活一直都是白過的。對於周邊我應當熟悉的東西,我是多麼的陌生,因為我一像都只用眼睛瞄而不是在看。也就是沒有用心在看生活。走馬看花只會讓時光白白流逝。藝術家之所以可以將生活永遠的紀錄下來是因為他們看到我們所看不到的,而手所繪出的也只是反映他們所「看」到的。 總而言之讀完此書我並沒有學到任何畫畫的技巧,但卻開啟了我生活的感官。現在要當畫家或許已經太遲了,但要當生活的觀察家和品味家才正要開始呢!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Have a Little Faith

人就像是一個底部有洞的盆栽,而名譽、金錢是水。我們若一直追求要用水將盆栽裝滿就會發現,無論我們用多大的力量一口氣盛裝滿滿的水,最終還是會露的一滴不剩。外觀再美的器皿都會面對到被倒空的一天,追求水流的結局便是虛空。

若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除了水之外還能裝其它的嗎?我們要怎麼樣將我們辛苦盛來的水保留呢?

我是有信仰的人,從小便是在教會的兒童班長大,我相信我對於信仰的理解比一般人多一點
。但我還是常常在經歷琉璃與漂泊,但是唯一不同的點是我知道我的神是一個國際的港口,無論我已經瓢離家鄉多遠,只要我願意,任何的一個岸邊都是我的歸處。

Mitch Albom-One of my favorite author 又出書了!  過去我是密切關注他的作品,但似乎隨著出國工作我的重心和注意力轉移了。已經隔了許久,但我又開始慢慢找回我對於書籍文字的胃口。這本書我已經從圖書館借出許多天了。我很喜歡借閱書籍,但能真正被看完、被記住的書區區可數。大部分的下場都是在我的書桌上陳躺多日,被翻了序和前言,下次的接觸卻是已經在返回圖書館的路上。那天我在整理書桌看到了米奇‧艾爾邦的 一點小信仰,我決定給它賦予不同的使命,便攜帶在身上,利用在學校的一天將它閱讀完畢。

Mitch 的書有一種魔力就是它不會讓你大哭大笑,但書的內容和角色總會在腦中縈繞。出現的人物總是有經歷過世間的得失,用學習放下過去開闊未來的度量。
拉比和牧師,多麼不一樣的宗教、個性、人生,被Mitch的文字綑綁在一起,沒有衝突,只有見證。它是沒有連貫的故事,但卻清楚描繪一種相同的人生態度,一種極高的最求。過去讀Mitch的書我都會默默拭淚,但一點小信仰讓我綻放微笑。它給的是一種新的希望,而這個希望是我已經擁有的-我的信仰。 書中一個默默的人物在他失去親人的時候說:「我忌妒,因為我沒有信仰,所以面對這種事情上我只能責怪我自己。」我們有神,但我們也是要藉著活在信心裡,在生活中時時倚靠祂。

我們活在世上,面對汪洋大海,我們必須面臨要盛裝水的命運。但在盛裝的同時我們需要盛裝生命的質量-信仰的土。土很輕,但藉著盛裝水,我們的生命質量將會加重並保留。

感謝主,在我年幼的時候便得著我,並在過去和未來都時時引領我。
詩篇23篇說: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也不怕遭駭,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愛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2012首度熬夜看完的小說- 千禧年系列

這一切的起源都在我去電影院看暮光之城的時候開始的 。先看了電影預告片,有一點刺激但私乎有相當的荒謬 。我是個很容易先入為主的人,即使不會直接給予評論但是卻已經在心中默默有了底。

真正讓我感到有興趣的時候是收到第二本Galmour雜誌之後,那一次的專訪視專訪"龍紋身的女孩" 的女主角-一個默默無名卻是萬中之選的小牌演員。 名字我忘了,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清秀的臉龐,跟我在電影預告中的看到的刺青女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 從個人描述到介紹電影的拍攝過程,我了解到這一位演員做了多大的犧牲。 漸漸地我對這部電影起了更大的好奇心,一直計畫著某天一定要租回家看! 剛好前幾天去拜訪了奕凡家並且跟她討論了有關最近閱讀的書籍,她跟我介紹了這一系列的故事並借我回家閱讀。 一共三本: 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加總起來應該有1500頁。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自己會有那個耐性的一頁一頁的看完,通常我都會失去定力跳到最後一頁觀賞大結局。但這次我用了五天四夜的時間,熬夜將它一口氣閱讀完畢。荒廢的程度令老爸都有點不開心吧!

女主角莎蘭德,一個典型的悲劇性人物,而她的角色卻是民主社會給她硬加上去的。她武裝了冷靜和智慧在她看似亂七八糟的外表底下。故事內容篇幅很長而且涵蓋了各式各樣的陰謀論和謀殺。我不喜歡看懸疑小說。這也是離我上次看的最後一本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了,我還記得那是丹布朗的 天使與魔鬼。 這次看千禧年小說也是讓我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並不是做噩夢或什麼,只是劇情會一直在腦海中旋繞。 主角的恐慌常常在我的意識中真實上演。 我會想,若是我遭遇到像沙蘭德那樣的人生,我會在什麼階段放棄? 我會是乖乖的待在精神病院,或是依舊承受暴力的對待? 根本沒有勇氣去對抗已經被封與的命運!

布隆維斯特的角色是一個大幫手,他有他的冷靜和瘋狂,但女性主義抬頭讓我對於他身為"男人"這個角色深深地感到不齒。 在緊湊的故事裡面,我認為角色們都太過於幸運,太多從萍水相逢得到的幫助。 現實生活裡面根本不太可能發生。我們現代人之間存在的信任已經是脆弱不堪,相信他人的直覺已經被打上大大問號。太多的經驗告訴我們,凡事都要以懷疑的態度觀看,鮮少有人會為義氣相挺、義無反顧。 或是賭上生命只為了彰顯正義。
故事中表現的黑白正義讓人有許多的反思,我們一生中有幾次是沒有被外表蒙蔽?只相信自己的價值?我們是否有過以第三人的角度審視自己認為崇高的價值觀? 我老實說:「我記不得了」。

閱讀龍紋身的女孩對我來說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她挑戰了太多我的價值和道德理念。 同性戀、雙性戀、戀童癖、殺人強暴、暴力虐待-真的令人難以招架。但是它表達了社會裡的關照、正義、不道德裡面的道德...直接挑戰了我許多的舊想法。 現今的社會有太多的法利賽人,喜歡在公眾大肆宣揚自己的道德規範,表現自己的清白和崇高,背地裡以律法審判他人,將背道的人推入深淵。我自己就是一個類似的人。

若是我可以融入章節字句中給自己挑一個角色,我當然不會是那些變態的律師或政客,但我相信我會成為被司法體系和自以為的道德正義所蒙蔽的檢察官。 要我跳出安全的體系泡泡根本不可能。然而這樣的無知有可能成為殺害正義、是非的暗器。 我沒有辦法決定我到底喜不喜歡這一系列的書。我可以肯定作者的才華和並認同他要表現的社會關懷,他很成功的描述了社會對於女性同胞的不平等和所遭受到的暴力虐待,並公然的戳破政治人物和媒體人物常用的包裝方式。對此我給予他最高的評價。 但是黑暗的那一面讓我看完的時候對於這個社會產生了絕望的感覺而不是一種光亮,所以我很難定義自己的感覺。

唯一很肯定的就是: 我不想當有名的人、有錢的人、有權的人! 普通的過完人生有是一種會被羨慕的福分。 在不普通中扮演普通的角色就是一種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