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一講排隊的日本人:
在台灣,排隊似乎成為了生活中無所不見的行為。當然其中包含了很多原因,有要等車通勤、醫院檢查、輪流打菜、演唱會進場,但許多時候是為了買到別人買不到的東西。算是一種炫耀行為嗎?尤其是在台北,每每有新的店開張(往往是那一種over price的外國品牌),報章媒體總會報導一番,今天排了多少人? 等了都久?等無聊沒有建設性的報導。我覺得排隊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或需要被指責的地方,但重點是排隊時大家的教養和等候的品質卻很值得探討。
教養,可能比較能領會。但什麼叫作品質?我這樣說它或許有一點奇怪。我覺得當你花時間排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或尊重時就是嚴重的品質低落。例如說: 等了公車許久,卻被別人插隊。排了幾小時的限量商品,因為前面的人一口氣全拿了所以買不到等等。或是在排隊的過程不能心安,擔心會不會被插隊?會不會被忽略等等。這些雖然是小事但卻可以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像我自己就是最討厭排隊的人。人往哪裡聚集,我多數是往它相反的方向去。
來到了日本,我發現這裡的人跟台灣人一樣很愛排隊,也很會排隊。一看就知道這個位置可能要等候個幾小時,還是願意等。無論小至兒童或年長至白髮蒼蒼的婆婆,大家的表現都可圈可點。目前我所看到的情況都很優良,大家都不會有抱怨,也不會有人惡意插隊。而被等候的店家也都會竭盡所能的給客人帶來美好的排隊體驗。動線的規劃,使顧客不會不知道在哪裡,或是不小心侵犯到他人的權益。總而言之就是幫助客人將排隊的品質提高的極限。
以下是我遇到的情況:
1.
公車:
在等候公車的時候,站牌前面會立有一個標示公車路線的牌子。牌子旁邊多數會有一個跟門一樣寬的缺口,後面便是欄杆,隔離人行道和馬路。無論你是搭哪一號公車,所有的人便會從缺口處排一直線。公車抵達站口,只會停在它所屬的站牌前面。而要搭成本般公車的人便會稍微離開隊伍,依排隊的先後順序,從入口一一上車。東京的公車是這樣: 全部都是一口價,但通常跑的路線都不太長或太複雜。加上本身東京的交通就是個貴,所以大家也不太計較(或是不敢?)。每次搭乘都是由公車前門上車後門下車,費用也是一上車就付。這樣的機制,就不太有機會讓不要臉的人借機插隊,或是搶著上車,因為動作會非常明顯。我剛開始不太懂,完全就台北人上身,一看到公車靠近車站較想上車,結果被廣播說
“請到前面排隊搭乘”(還好沒有真的給人家插隊…)
2.
便利超商:
便利超商也是個容易被插隊的地方,尤其常常買東西的時候多是趕時間的狀況。但這邊的超商都會在走道上貼有標識,等候線也會有腳丫子告訴你先在這邊停留,等到前面的客人完成結帳,收銀員才會有禮貌的請你前往下一個空出的櫃檯。這樣一來,購物的人不會有一種要趕緊收錢否則會被後面白眼的壓迫感,或是被別人偷窺自己買了什麼的窘境。而排隊的人也不會一直動腦筋想說哪一條線比較快,使每一次結帳都像是在賭博一樣。若是你不小心沒有看到隊伍或是標示不明顯使你意外插了隊,店員也會提示請你排到隊伍裡面,等到輪到你時再有禮貌的幫你結帳。
3.
超市
超市面不是每一家店都會有結帳的等候腳丫丫,有時也會要賭博一樣。但通常這樣的超市,不會幫你在結帳的時候裝袋,多數是再將東西放回籃子裡。給你適量的塑膠袋,請你前往打包區賣賣自己裝袋。打包區會有其它的塑膠袋,和適量的空位,使顧客不會感覺到很擠或是有壓力。
4.
餐廳
來到這邊我目前吃到的餐廳次數也不算多,所以不能以偏概全。但就我在sky tree時在Salon de Sweets吃甜點的經驗,它的店位置位於手扶梯一上來,通常是最容易跟人相撞的地方。但Salon de Sweets很細心,用飯店常用的紅色分隔線(那種紅色絨布的)分成等候路線,並安排一個個緊鄰的坐位,使大家可以在繁忙的空間享有安全的等候空間。當然空間還是有限,若人再多,我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一般路上看到的小店,多數還是就是一般的排隊~
※比較誇張的是在原宿(表參道)看到的等候人潮。在小小的人行道上會有一坨人,但其實大家是亂中有序,大家多數是在排不同的隊伍,有的甚至隊伍還會隔一個路口,會有在路口前(沒有店面的地方)開始排一長串的人。若沒有注意到另外一邊的人會真的覺得很奇怪。店家的人也會在隊伍末端舉著一個牌子,告訴你哪裡才是你該排的地方。
所以在日本我雖然不會覺得排隊很愉快,但起碼不會覺得不耐煩。等候的時段也不太長,至少最後會覺得okay~it’s fair!
這篇沒有照片support~請大家自己發揮想像力
J
日本人排隊等候時應該也不會大聲喧嘩吧?
回覆刪除目前沒有遇到~但也不是不會講話啦! 只是不會去影響別人~除非是醉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