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穿越到江戶~琦玉縣川越


漫畫裡才看過的地藏王菩薩
以前的東京是日本江戶文化的所在地。但跟隨著明治維新後的西化發展,基礎建設的進步,今天的東京已經不太能感受到江戶時代遺留的痕跡。江戶時代的隨性、活潑、並擁有生活情趣的風味,跟我們今天看到的東京不太一樣。所以今天我們便以找尋江戶為我們的目標,而安排的行程便是前往位於琦玉縣的川越市。

日式庭院
川越市又有小江戶之稱,在江戶時代它是川越藩的城下町(也就是領主居住的城堡為核心來建立的城市,有一點像是西方的莊園統治)。所以川越市也被列為日本的一百名城之一(名城為享有大名的古城~通常為古代皇室、或將軍統治、居住過的古城)



奇怪的羅漢收費站
今天前往川越,一來是因為這週一又是日本的國定假日(秋分),所以應該不會遇到閉館、店休的事發生,再來最近日本天氣轉涼,應該會是個遠行、漫遊的好天氣。今早約9:15出門,太陽已經高高的升起,但出門仍感受到一陣涼風,逼得我們不得不回宿舍加個衣服。包裝完畢,我們便步行前往西早稲田駅搭乘副都心線前往和光市,再轉車到川越。車程總共50分鐘左右(包含等車)。其實單看點對點會有很多的路線可以走,但我們通常都看轉最少車、或是最便宜的方式前往。
 
豆子店
今天很幸運,都搭到對的車,但一出川越便更感受到一股寒意。加上天空陰陰的,所以不免有一些鬱悶的感覺,但難得跑到這麼遠的地方,我們還是打起精神準備開始今天的行程。到達川越(不是川越市),拿了旅遊地圖,我們便從東口出來,下了天橋,便一直直走。我們安排的第一站是喜多院。離車站約將近有1.5公里的距離,對於每天都在走路的我們一點都不是問題。但前往的路上幾乎看不到人,所以我想大多數的遊客都可能是搭車前往。走在這邊的道路上,可以感受到跟東京真的不太一樣。房子比較大,且非常的安靜,很有日本節目 來去鄉下住一晚的感覺。幾乎沒有商店、連販賣機都較少看到,害我們一直不停的看地圖,想說是不是走錯了?出來直走700公尺左右左轉再一直走下去便會看到喜多院。沿路還有許多較小的寺廟(這邊的廟多屬佛教),很多都相當精美,院中還會有美麗的日式庭院。


龜屋買了烏龜銅鑼燒
好不容易到了喜多院,發現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喜多院(以下參照觀光網站的介紹): 於江戶時代初期,由名僧「天海大僧正」任住持,加上院內有從江戶城移建的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及春日局相關的建築物,以及藏有多數的文化財,使得喜多院在全國作為埼玉縣的代表寺院而聞名。而院內有500尊羅漢被稱為使喜多院成為日本三大羅漢之一。

便當?其實是糖果
一踏進這裡,我跟學姐都感到很奇怪。學姐說她感覺很不舒服,我是還好,但卻有一種覺得這個地方到底是什麼啊?的感覺(no offense)。說不上來,它到底是什麼~好像是佛教、道教、神道教的混合體。我有聞到香、有看到和尚、有看到神道教的道符,反正就是很奇怪。好像有搖鈴參拜的地方,但又看到裡面有東西在燒並且和尚在做法~總之就是一個奇怪到不行。院內也覺得不太有細心的在維持,地表光禿禿的,樹下還有小吃販賣部、休息用的椅子很現代,就連看羅漢都要買票並從一個很不明顯的小門進去(所以我們就沒有去了)。感覺它變得很商業化,但卻不精緻。所以我們也沒多待,便前往下一個聚集地。

小江戶街景
下一個地方我們便前往藏造りの町,它是一個像是川越老街的地方。聚集了很多商店,有各式小吃、藝術品、紀念品、玩物的江戶風老街。許多的建築物都保持著江戶風味,有的可以感覺它的屋齡真的是幾百年了。來到這邊的真的都是日本人,我們幾乎沒有聽到說中文的,畢竟這裡離東京有一點遠~日本自己的觀光客倒是不少。這裡很有 老街的氛圍,除了路上在跑的汽車(真的很礙眼),不太看得到現代化的東西。就連店裡賣的東西都是用炭火在烤,走在街上可以聞到各店家的自慢小吃(自慢就是拿手的意思),讓人不自覺得駐足品嘗。到這邊,大家都在破戒,幾乎人人都在邊走邊吃(日本人不在路上邊走邊吃東西)。一邊欣賞古街、一邊享用美食,真的有一種江戶人上身的感覺。

 
江戶風人力小夥
老街的範圍其實滿長的,店家也很多,但厲害的是每一個店家賣的東西幾乎都不太一樣。川越市這邊的特產是番薯,琦玉縣另外還有茶葉,及便就這幾樣,但大家都還是能走出自我風格。每踏進一家店就有新的新鮮玩意兒,賣得東西都十分精緻可愛,價格訂的都很公道,以我的標準(跟台灣觀光區相比)都還算便宜,衝動一點的人真的會情不自禁的打開荷包,狠狠給他買下去。我其實也很心動,但這一次來日本已經跟自己約法三章,絕對不買用不到的東西回去! 所以很克制的只是照了照片留做紀念。來到日本讓我對他們的行銷和消費者心理學有了新的見識。它們可以把很不起眼、甚至可以說不太有價值的東西經過巧思改造和包裝變成人人搶著買的火熱商品 (東京香蕉、薯條三兄弟、人形燒~這幾個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我改天會再來好好分析+分享。

 

現烤仙貝
走在路上我已經買了以下幾樣東西: 烏龜燒(烏龜形狀的蘋果口味銅鑼燒)、醬油糰子、烤雞熱串。每一個都是衝動下的購物,但都很好吃很值得。學姐也大開殺戒:買了烏龜燒、豆餅 (豆子做的餅乾)、現烤仙貝、抹茶大福。沿途繞進了幾家賣豆子產品的店,主要是賣大豆(像蠶豆大小)想關產品。我個人不太喜歡吃豆子類食品,但這邊賣的每一樣都超好吃!無論是醃的、炸的、漬的、或是製成點心的,都好吃到不行。且都是店家自己做的,沒有加防腐劑(否則我就買一堆回去帶回台灣了~),試吃也都給的很大方。若是那種只來日本兩周就要回去的,我真的大推這邊的豆子店(まめや),會是很不錯的伴手禮!光吃這些個亂七八糟的,我就飽了。所以省下一餐~我們就繼續前行。

川越鐘
沿途還經過了川越市有名的川越鐘。受到這邊居民的愛戴,川越鐘是這邊的一大象徵。這已經是第4代的鐘了,過去曾數次遭受火災。據說它的鐘聲相當動聽(每天敲四次: 上午6點,中午,下午3點,下午6),我們今天沒有聽到,但有一睹了它的風采。聳立在古老的房舍中,可以感受它一直扮演著守護這一帶的角色。走在這邊,也可以看到年輕的小夥子,仿造當年江戶風格的人們做起人力車的生意。他們的服裝裝扮很江戶風,拉著小小傳統的人力車帶你在附近到處跑,還會為你做詳細的解說。感覺很有趣的樣子,但費用也不便宜,每半小時一個人大概要3000左右。雖然貴,但看上去很威,加上是帥帥的小夥子為你出力,所以我看大多數在車上坐的多是女性。

醬油糰子
離開藏造りの町,我們繞到了它們的菓子屋橫丁(偏西北的方向)。這邊也是江戶風味的老街,但賣的多是各式古菓子,大多是古老一點的風味點心。類似台灣老街裡的柑仔店。來購買的多是要買一個回億。由於我們不是日本人,所以也不能了解它們跟這邊的共同回憶。但到處晃到處看也是挺有意思的。聽學姐說川越這邊是動物保護區,所以我感覺鳥有特別蒼狂(特別大、特別多),在喜多院附近的時候我真的快被嚇死了,還好到了老街這邊不太多。可能是喜愛動物的關係,這邊的街上有許多跟動物有關的街景造型。由於外型可愛,受到許多小朋友的青睞。
 

往東走,我們來到了川越最重要的地方: 川越城本丸御殿。《本丸御殿》是西元1848年,由江戶時代年收17萬石的川越藩藩主「松平齊典」所創建的。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充滿武士沉穩風格、川越城唯一遺留下來的建築《本丸御殿》。而川越城是「扇谷上杉持朝」為了與「古河公方足利成氏」對抗,於1457年下令太田道真・道灌父子所建的。1639年,被稱為德川幕府重鎮的川越藩主「松平信綱」大規模地擴張、改建川越城。(此段介紹來自川越的觀光網站)

這棟建築確實不太華麗,但卻很有架式。進到裡面要脫鞋,收費的話大學生是40。建築內部幾乎沒有裝飾,但通道筆直,採光通風都很好。看到了許多榻榻米房間,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我覺得還是有散發一種武士的精神。殿內的庭院很幽靜,不太華麗卻感覺很真實、很平靜。許多遊客會不自覺的坐在廊上,腳懸在外面,享受這古代只有主才能獨享的幽靜。走路的疲憊經過秋風的吹拂,都被緩和了下來,看著古代建築裡的日式庭院,我覺得自己都穿越時空了。(促使我回去要把篤姬看完的衝動~隨然篤姬跟這邊是不同的時代)


川越城本丸御殿
 
坐著發愣,讓我開始想像,江戶時代的人到底是怎麼生活的? 女性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男性又是承擔了多少時代的重擔? 我跟學姐說,若是穿越到了江戶,我一定不會當乖乖的女孩子,一定會女扮男裝,享受都江戶浪子感覺。來到川越,除了享受小江戶的風情、美食,最重要的是勾起了我對江戶時代更多的興趣。
今日は楽しか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