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再次發現早大的好

從來到這邊到現在,我一直都知道早大是所很好的學校;學生優秀、資源多、設備好。但我萬萬沒有想到探索學校的過程卻像是在喝好酒一樣,越喝越香。已經一學期快要結束了,我發現自己還在慢慢發掘出學校其它的好處。在學校的最後一個月,我第一次踏進戶山校區,這裡也是學校文學部的所在。因為我是商學部的,所以跟文學部的學生、課程的互動並不多,所以去到戶山校區好像是一個相當難得的經驗,殊不知這卻是離我最近的一個校園。我住的地方夾在兩個校園之間,所以去到哪裡都很方便,只是我平常上課的活動範圍都在校本部。

但其實課都不在戶山校區只是我沒有去一訪的藉口之一,另外一個最大的原因只是我懶,懶的找一個讓我可以踏進去的理由,所以便一直拖延至今。直到最近我才開始跟它慢慢的熟悉。雖然這一週進去體驗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又足已讓我對學校多一層好感。其實來到這邊的生活對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所以生活方式、找樂子的狀態都跟我過去的生活有些許的不同。沒有所謂的好於不好,只是人就是這樣,一旦一種生活習慣過久了便會開始懷念以前的一些東西、或是再找新的樂子。我覺得最近的我是屬於前者。

東京該玩的也差不多、想吃的也吃了、該買的也買的,所以又開始想要宅了。除了期末必須寫作業是一個原因之外,我其實現在也更喜歡待在宿舍裡面。反正只要有網路便可以得知天下事,還不用在寒天裡面出去受凍。想一想我以前在高雄生活都在做什麼,用電腦、運動、聊天、看書,這一些大概也占我現在的生活95%的時間,唯一沒有的就是鋼琴。雖然我從小就不是莫札特,小時後也是需要爸媽威脅利誘才願意乖乖的坐上鋼琴椅練習但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我長大之後倒是變得喜歡彈鋼琴。雖然音感還是不准、看譜又慢,但是亂彈也有亂彈的樂趣。想到以前在家還有很多的詩歌可以讓我亂彈、亂實驗和弦的不協調,但來到這邊卻沒有辦法讓我奢侈的想玩就玩。勉強的在宿舍的交誼廳有一檯電子琴,但我雖然臉皮厚也沒有辦法公然在這邊丟人現眼。但來了四個月沒有琴見給我敲,其實手真的很癢。

終於在這一週,我從同學那裡得知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原來早大有音樂練習室可以提供自由借用。而這樣的好地方竟然就隱藏在緊鄰我兩分鐘路程的戶山校區。就在進到校區的最右邊,建有一棟學生中心(sports center),裡面有健身房、和各式各樣的社團聚會地。我從來不知道學校有這一些資源,也慚愧自己沒有主動再一探究竟。當我一進到裡面時右手邊就是舞蹈教室,提供舞蹈相關的社團、表演可以在此練習,由外往裡看感覺設施完善;唯一尷尬的就是完全透明,所以跳得好與不好都可以進到別人眼底。但進到裡面最驚人的就是,四週傳來各式各樣的樂器吹奏聲,而且是完全不和諧的音。一開始還不知道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到了地下室才發現有許多的學生就這樣拿著自己的管樂器在走廊上練習吹奏。

地下室有各式各樣的音樂練習室,我沒有機會一探究竟,但是光是各人的鋼琴練習室就有5間以上,交響樂、合唱團等得就更不止了。我知道早大的社團花樣千百,一直只知道是因為學生愛玩,但現在更明白是因為有學校在後面支持~提供完備硬體設施的關係。我因為沒有參加社團,所以對於社團仔細的運作不曉得。但光是學校願意對個人借出音樂設施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學校學費收得狠,但在給予資源這一部分也是大方。練習室鋼琴的品質還行(畢竟不知多少人天天來彈),但房間的隔音倒好,雖然不能完全阻隔外面的小喇叭、法過號,起碼不至於被嚴重干擾,至少外面是聽不到裡面在幹嘛的。所以我一個人在裡面也樂得自在,亂彈亂唱,也是把這一份瘋狂留給自己。

一週裡面每一個人借用的上限是三次,所以學生可以利用課堂的空檔來練習。我因為就住在旁邊所以可以方便預約許多冷門時段。這邊的使用方式也是公平,每兩週重新開放,所以不會有人一次就占掉了一整學期。比較不方便的是,每一次預約都需要親自前來辦理,但這也擋掉了許多占的茅坑不辦事的人。這一棟建築的結構詭異,我還沒有一探究竟,但目前知道裡面有的資源有:比較大的一間7-11、音樂練習室、表演練習室、舞蹈室、健身房、茶道室、和各式各樣的會議廳、排空間。反正就是一個提供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也建在學校的邊邊,所以有一種天高皇帝遠的神秘感。

其實我過去一直抱怨日本的大學生對於課業不認真,但其實現在想一想也是有跡可循。想一想日本人的一生,大學以前是戰場:大家都拼死拼活的想要擠進好大學;大學畢業後是職場:個人全都變成公司的傀儡娃娃,唯一可以讓學生做自己的時光就是大學。這也難怪大家都把精力投進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想很多人就是交朋友、玩社團,畢竟此時不享受尚待何時?選了一項專注投入,其實也是可以學習到某一些精隨。看著晚上近九點、週末一早都還來學生中心練習的學生,我不知不覺得認為他們很可愛。願意付代價,為自己的青春揮灑,起碼可以在被社會束縛的人生中留下精彩的一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