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書名就令我感到萬分好奇,不要畫筆那要怎麼畫? 從小我就已經展露出不會畫畫的天分,小學還好,對於海報製作還算滿有一手的,但隨著年齡慢慢長大我的藝術天分便發揮到了極致,現在連畫火柴人都很要艱辛辨識才能看懂。所以不用畫筆學畫畫似乎重新給我新的希望,或許我可以發掘出我被隱藏的天分。
一頁一頁的翻閱,我對於從書中所學到的就越多。令我驚奇的是,我沒有像預期中學到關於畫畫技巧的傳授等相關知識。原因很簡單,因為作者自己並非傳統藝術家,他是一位日本的醫師。但他所傳授的是一種理念,一種真正畫家﹝藝術家﹞必須具備有的能力,那邊是觀察力。他點出一個現象就是,像我這種繪畫門外漢最喜歡憑著「印象」繪畫。所謂的印象就是,太陽一定是畫一個圓圈再畫出向外輻射的直線。但是看真正的繪畫大師,他們的作品中不會有所謂的直線,或是像用圓規畫出的完美比例的圓。因為這在自然界中是不會出現的。
不用畫筆的繪畫教室第一課是讓小朋友憑著第一印象畫出心目中的魚。幾乎每位小朋友畫出的魚都是以側面示人,魚尾是三角形、魚鱗是波浪形。總括來說就是一條條的「死魚」,其實要我來畫我也只能這樣。 所以繪畫教室的第二堂課就是釣魚。藉著這一項活動讓小朋友們感受到生命的堅韌。了解魚吃的東西、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環境、更釣上後不停掙扎的生命力。
第三堂課是解剖。這是學習達文西大師的方式,要畫出一個像樣的東希就必須先從外到內的徹底了解這一樣東西。於是小朋友們從魚鱗開始一層一層的探索「魚」的樣子。從魚鱗、表皮、魚鰭、魚肉、內臟到骨頭,無一沒有細細的觀察。到了解剖的尾聲再讓他們看魚缸裡游來游去的活魚,重新感受生命存在的美好。
最後一堂課就是真正再次拿畫筆畫魚了。挑戰看看在沒有教導任何繪畫技巧的情況下,小朋友畫出的畫是如何。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們大幅的進步。這一次畫出的魚是立體的、有生命的、仔細的、反映生態環境的。這短短的改變絕不是偶然。之所會有這樣子的進步是因為他們學會了如何「看」。他們看到的反應在他們畫出的。這也就是最者在書中後面提到的幾個例子,他用了世界級的繪畫大師做舉例。其中一位在我心裡一直對他的作品存有很大的懷疑那就是畢卡索。記得小時候爸媽帶我跟姊姊去歐洲,其中一站便是去參觀畢卡索的博物館,我對於眼前所看到的作品實在很難給予認同。甚至我心裡認為我的繪畫技巧都比他好,奇怪不規則的線條和不像人的人,這到底是什麼世界名畫啊? 殊不知,畢卡索大師早期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素描家,還是青少年的他便已能繪出多付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厲害的素描品是將觀察到的事物徹底的反應在紙張上,他們把對光線的靈敏度反映在陰影的表現上,用長寬高應趁空間的變化。了解真相後我之應該好好像畢卡索大師道個歉,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但也並不表示我喜歡他後期的作品,只能解釋說那已經是神的境界了!
讀完了這一本書我得到的啟發是,原來我的生活一直都是白過的。對於周邊我應當熟悉的東西,我是多麼的陌生,因為我一像都只用眼睛瞄而不是在看。也就是沒有用心在看生活。走馬看花只會讓時光白白流逝。藝術家之所以可以將生活永遠的紀錄下來是因為他們看到我們所看不到的,而手所繪出的也只是反映他們所「看」到的。 總而言之讀完此書我並沒有學到任何畫畫的技巧,但卻開啟了我生活的感官。現在要當畫家或許已經太遲了,但要當生活的觀察家和品味家才正要開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