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除了水之外還能裝其它的嗎?我們要怎麼樣將我們辛苦盛來的水保留呢?
我是有信仰的人,從小便是在教會的兒童班長大,我相信我對於信仰的理解比一般人多一點
。但我還是常常在經歷琉璃與漂泊,但是唯一不同的點是我知道我的神是一個國際的港口,無論我已經瓢離家鄉多遠,只要我願意,任何的一個岸邊都是我的歸處。
Mitch 的書有一種魔力就是它不會讓你大哭大笑,但書的內容和角色總會在腦中縈繞。出現的人物總是有經歷過世間的得失,用學習放下過去開闊未來的度量。
拉比和牧師,多麼不一樣的宗教、個性、人生,被Mitch的文字綑綁在一起,沒有衝突,只有見證。它是沒有連貫的故事,但卻清楚描繪一種相同的人生態度,一種極高的最求。過去讀Mitch的書我都會默默拭淚,但一點小信仰讓我綻放微笑。它給的是一種新的希望,而這個希望是我已經擁有的-我的信仰。 書中一個默默的人物在他失去親人的時候說:「我忌妒,因為我沒有信仰,所以面對這種事情上我只能責怪我自己。」我們有神,但我們也是要藉著活在信心裡,在生活中時時倚靠祂。
我們活在世上,面對汪洋大海,我們必須面臨要盛裝水的命運。但在盛裝的同時我們需要盛裝生命的質量-信仰的土。土很輕,但藉著盛裝水,我們的生命質量將會加重並保留。
感謝主,在我年幼的時候便得著我,並在過去和未來都時時引領我。
詩篇23篇說: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也不怕遭駭,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愛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