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深深的沉迷於歷史,觀覽中國五千年的變化,讓我一則喜一則憂。喜在我們的文化精煉,憂我們逃不開歷史的漩渦。但我想這也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都會面對的困境。
但了解中華文化的發展和興衰,我就越感受流在自己血液中的中華人民的血。幼時受過的西方文化薰陶,讓我一度迷失了自己,認為說英語、去西方才是我嚮往的生活,但我現在知道,那是加分是跳板,但無論前往何處,人都一定要有所本,有立定根基之處。我想我現在可以很確定的說我的根是立在亞洲了,因為我是龍的傳人。無奈我們現在的人都被政治操弄,種族議題一再被利用,其實這根本無關愛國不愛國,這是一個事實。除非我們是原住民,否則有誰的祖宗不是從對岸的那一片地過來的?我愛我的國家,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流在我們身體裡面的血液。無關是非對錯,事實就是事實。我們說的是華文,寫的是漢字,吃的是中國菜,這都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生活中的中華印記。
歷史隱藏著許多面向。我喜歡窺探正史和稗官野史的秘密。古人云: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一個朝代的衰亡可由歷史發現蛛絲馬跡。這一次我選擇從女人的角度下手。皇權在握可以一手遮天,但皇權背後的女人是否也可以手握實權?成也女人、敗也女人的故事,記載於史冊,流傳在民間。有些被忽略,也有一些被誇大,但無論事實為何,所流傳下來的便是歷史給予她的定位。這一次看了─皇權背後的女人一書,讓我看到了女人在中國朝代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許多人物是我在熟悉也不過的,而對於初次相識的人物有些令人不齒,但也會有相見恨晚之嘆。呂雉聰明狠毒、趙飛燕穢亂宮闈、賈南風醜陋兇殘、楊貴妃一笑傾城等一直到慈禧的賣國求榮,這一些是歷史定位的禍水。她們用婦人之心、為社稷帶來了改朝般的動盪。
但卻也有如長孫皇后的聰慧仁慈、馬皇后的仁心厚德、大玉兒的駕馭風雲也都為國家默默的帶來盛世。後宮牽連著國家前朝,若後宮不寧則國家動盪。有大氣的皇后可以懾服後宮,安隱妃嬪之心,我想這是大王大將都求之不得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遼國蕭太后─蕭燕燕。從來不曾聽聞遼國史上的鐵馬紅顏,是我學問淺薄,今日觀覽了她的生平事蹟讓我不由得的心生佩服。在二十幾歲的芳齡變成了太后,這對一個女性而言是何其哀苦的一件事。但是蕭燕燕扭轉乾坤,大興改革。面對南北並立的威脅她不曾低頭,領兵親征殺戮戰場,堪稱一代女傑。我們史上對於遼國不大多提,只因我們將他們視為入侵者,唯有漢室才為中華正統。但其實各國各族對於中華歷史都有它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對於國家的發展都有它的貢獻存留。我欣賞蕭燕燕對外的威嚴和統治能力,但我更欽佩她同時也能對內慈言分明的家庭管理。裡外兼顧,這對一個年輕便守寡的婦女來說實在不易。人說時事造英雄,但我相信英雄也要明鑑時事,把握機會。怨天尤人誰不會,但掌握命運積極面對卻非人人可做到。
同樣身為女性在看這一本書時,我認為它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它剖悉了女性的心理思維,用正面和反面的例子給我點了醒。今日的我們已經不為丈夫三妻四妾的問題所困,但面對社會職場一樣得學習運用智慧和自身的條件去做搏鬥。剛柔並濟是我們可以運用的優勢,而如何利用這優勢開創局勢卻需要看各人的度量和智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